-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5篇(必備)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數學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
星期六,我們家來了兩位客人——姐姐和姑姑,生活中的數學。爸爸和媽媽忙著招待她們,沒時間買些零食讓我和姐姐吃。于是,我自告奮勇地說:“爸爸媽媽,你們就讓我去試試看,讓我去買吧,好嗎?”爸爸媽媽笑著點了點頭,給了我50元錢。
超市里的東西可真多啊,琳瑯滿目,讓我眼花繚亂。我先推著小推車快速地跑到我和姐姐的最愛——薯片區(qū),拿了兩包番茄味的.“樂事”薯片,一包2.5元,兩包就是5元。接著,我又到了面包區(qū),一陣香味撲鼻而來,好香啊!我都不知道從哪個面包開始挑了。我拿起一個面包,聞了一聞,好像是咸的,又放了回去;我又拿起一個面包,聞了一聞,這回是甜的,一看價格,10元,太貴了,所以放了回去。最后我在面包區(qū)里拿了一個7元5角的面包。
然后,我推著推車來到了酸奶區(qū),看到了兩種價格都是14元5角的酸奶,但一種是250毫升的,一種是230毫升的。我剛想去拿230毫升的,突然想到,如果價格相同,就要選多的。于是,我拿了250毫升的酸奶。一看生產日期,是20xx年8月1日的,是昨天的,我把它放到了小推車里。
我算了算,5+7.5+14.5=27元,沒超過50元,就去收銀臺付了錢,拿著東西回家了。
數學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2
在國慶節(jié)放假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了趟老家,到了曲陽高速服務區(qū)的時候,我們休息了一會兒,也順便給車加了一下油,要不然車就沒油了。
不大一會兒,我們加完油,又開車上路了,突然爸爸問我:“看你平時數學學得不錯,那我就考考你吧!咱們剛才加油,加1升油7。52元,咱們共加了50升油,是多少元?”我想了想說∶“應該用7。52×50=376〔元〕,咱們剛才加油一共花了376元,對不對?”
“對,不錯,別得意,我在考考你,如果10升油可以跑100公里,咱們加了50升油,油箱如果還剩60升油從石家莊到唐山老家有400公里,夠不夠?如果在從老家返回石家莊呢?夠嗎?”爸爸說!昂!有兩個問題,不過難不倒我,應該用50+60=110升,再用110除以10乘以100等于1100公里,1100大于400,第一問:夠了,再看第二問,用1100減去400等于700,700大于400,返回石家莊也夠了,怎么樣,對不對?”“OK,完全正確,你數學學得不錯,非常好!”
我想:還好數學學得不錯,否則就打不上來了。其實,數學還有更多的問題和奧秘,只要我們一起去努力去探索、去學習,一定會成功的!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3
一天,怡逢爸爸媽媽有事,便將我送到了姑姑家做家庭作業(yè)。突然,正專心致志坐在電腦前炒股的姑姑大叫到:“太好了,又賺回來啦!”我不禁被嚇了一跳,便湊過去問她:“什么事那么激動?”她說:“姑姑買的單價元的股票,昨天跌了6%,今天又漲了6%,看來我的眼光沒錯!”我聽了,總覺得沒那么簡單,就立即拿出了筆。首先“跌了6%”是將原價看做單位一,跌去它的6%,也就是3/50,所以此時的價格為×3/50=元,而再漲回6%,那么此時單位一是誰呢?應該是現在的,所以求現價列式是×3/50=元,比原價少了元,可見由于“單位1”的不同,得出來的數也不同。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先上漲6%,再下跌6%,那么會不會賺呢?也可以試一試,把原價元看做“單位1”,此時單價為×3/50=元,相應跌去的.是的6%,現價應是×3/50=元也是虧了,看來無論是先下跌再上漲,還是先上漲在下趺,總會比原價虧一點點!
我立即將這個結論告訴了姑姑,讓她交易股票時應謹慎,她十分高興,連夸我是個善于思考的孩子。
生活中處處隱藏著數學知識,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觀察事物的眼睛,就能發(fā)現許多隱藏于其中的奧秘!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4
自從方老師發(fā)了爭勞動章的活動通知以來,我只要一有時間就跟著媽媽學做家務,問媽媽有什么事情是我可以做的。
今天,我照例跟著媽媽在廚房里忙活。媽媽對我說:前幾天你在數學課上學平移的時候,我聽到方老師對你們說,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今天你就來解密廚房里的數學知識吧。你看這里,你把韭菜切成2厘米左右長的段,把豆腐切成三角形,把青瓜切成平行四邊形。我一聽,頓時來勁了,這還不簡單,看我的吧。
我拿起韭菜放在菜板上,就問媽媽要尺子。媽媽瞪了我一眼:你估摸著大約的長度不就行了,還沒見過誰切菜用尺子量呢!我也白了一眼媽媽,就把一把韭菜五、六刀就切好裝盤里了。
媽媽又把一塊正方形的豆腐放在菜板上,我剛想手起刀落,被媽媽喊停:你要想想怎么才能切出三角形?對呀,怎么才是三角形呢?你前幾天不是才學的對稱軸嗎?經過媽媽的提醒,我瞬間想起方老師讓我們用正方形折出的幾條對稱軸來。嗯、我切個米字形就好啦,這還不簡單!我右手拿起刀還沒落下,又被媽媽攔住:你就準備這樣直接下刀嗎?那切的豆腐得多厚?凡事都要動腦筋呀!要先把豆腐切成片狀,你再切米字刀!我心里嘀咕著媽媽真啰嗦,不過還是按照媽媽說的'方法切出了三角形。
輪到切青瓜了,這下可真把我難住了:要怎么才能把這個長不長圓不圓的東西切成菱形呢?你可以像切豆腐一樣分步驟來,先怎么樣再怎么樣然后又怎么樣?可以把它就看成長方形。我聽著媽媽的話,快速地轉動起腦筋來,嘴里還嘀咕著:長方形分成菱形,畫斜線就可以了,可這個怎么弄?這個切的時候,刀子也可以斜著切的。媽媽邊說邊比劃。那就像切豆腐一樣,先切成薄片,再斜著切!我興奮地大叫道。媽媽點點頭:這個比較滑,你別切到手,我來切薄片,下一步你來切?粗鴭寢屖炀毜厍泻闷,又演示了一遍斜切的方法。我接過刀子,左手捏著青瓜片,右手小心翼翼地下刀切。哦耶哦耶,我成功地切出了菱形!開心死了!
媽媽收拾好了菜板,又問我:你說這醬油的單位是什么?單位?滴。∥也患偎妓鞯孛摽诙。媽媽聽了哈哈大笑,眼淚都要笑出來了。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哦,是毫升,毫升!哈哈,我自己也樂了。媽媽又問我大米、油、鹽這些東西的單位,這些方老師都教過我的,我都答出來了。
看來,方老師說的真沒錯生活中到處有數學,F在,我發(fā)現了廚房里這么多的數學,你們發(fā)現了哪些呢?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你留心,就會發(fā)現數學的奧秘。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5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事情離不開數學。比如、購物、比較、計量……而今天我又覺一件事也跟數學有密切的關系——爬樓梯!
正好這一天,我和媽媽從1樓一直爬到28樓。當我們爬到20樓的時候,我已經氣喘吁吁了,彎著腰,蹲在地上,連忙叫媽媽停下。媽媽不解地看著我:“女兒,你平時都能從1樓爬到32樓,怎么今天就跑不動呢?算了,我考你一些問題,答對了就休息一會兒!薄笆裁磫栴}?”我迫不及待地問!暗1個問題:我們從1樓爬到20樓,坐了幾個臺階?”我苦思想地想了一會兒,突然我有了靈感,回答:“有570個階梯,因為我們從1樓到20樓走了19層,那為19×15=285(個),但走一層需2組這樣的`階梯,那么為285×2=570(個)階梯!
媽媽看著我,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xù)考問:“第二個問題,已知我們走了570個階梯花了30分鐘,那么我們平均每分鐘爬幾個階梯?”我立即回答:為570÷30=19(個)階梯。”媽媽聽后,摸了摸我的腦袋,再次拷問:“從上題的題目繼續(xù)考,我們爬一層需要多久?”這句太簡單了,我趕回答:“為30÷(20—1)=1。578,保留兩位小數為1。58分鐘!眿寢尮膭畹溃骸肮耘畠海憧烧姘!”
你看,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是離不開數學的。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6
今天中午,媽媽準備給我們包包子吃,我和爸爸高興極了,都嚷嚷著要加入包包子的行列。
只見媽媽和好了面團,做好了包子餡兒,可謂一切就緒,只欠東風。我開始包了,但軟軟的.面片一點也不聽我的指揮,媽媽就耐心的教我包,我終于包成了一個個包子。
沒過一會兒,我們就包完了包子,只見一個個包子整整齊齊的擺在面板上,好像戰(zhàn)士在等著檢閱似的。我忍不住的數著我們一共包了45個,其中我包了7個,爸爸包了18個,媽媽問我:“你算一下,媽媽包了幾個?”我想了想說:“7+18=25,45——25=20,媽媽你包了20個!眿寢屨f:“你算對了,那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呢?”我說:“我比爸爸少包了幾個?18——7=11(個)”媽媽高興得夸了我,我特別高興。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7
今天,我們學校賣書。
剛下課,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
我選中了一本《世界未解之謎》,我?guī)Я?1元,這本書6元,要找回幾元呢?我用數學老師教的減法,算了算,11減去6等于5,還剩5元呢,還可以再買一本書。
下午,我又買了一本書,也是6元,我用數學老師教的加法算了算,6加上6等于12,今天我一共花去了12元。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8
吃完晚飯,我正在寫作業(yè),媽媽也坐在我身邊計算著什么。突然,媽媽一聲驚呼:“哇,3月份我一共工作了36天呢!”我聽了覺得很奇怪,我們剛學了年、月、日的`知識,就算3月是大月,也只有31天,媽媽怎么可能工作36天呢?
于是我就問:“媽媽,3月份只有31天,你是不是算錯了?”
媽媽聽了,給我解釋了其中的原因。原來,計算上班時間時,每工作8小時記為1天。媽媽公司3月份趕工程,只休息了2天,而工作那29天里,媽媽每天都從早上8:00一直加班到晚上6:00,每天工作了10個小時,29天就是10×29=29(個)小時。將這些時間換算過來,按8小時為工作1天計算,媽媽就一共工作了290÷8≈36(天)。
一個月工作了這么多天,媽媽,您辛苦了!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9
一次,我做完了數學作業(yè),便拿給爸爸看。爸爸看了,皺起了眉頭,說:“昕檀,你再聯系生活把最后一道題看看!蹦且坏李}是這樣的:一根長20厘米的.木頭要鋸成5分米長的木棍,每鋸一次要4分鐘,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那全部鋸完要多少分鐘?我是這樣做的:20÷5=4(段),4-1=3(次),4×3=12(分鐘),3×3=9(分鐘),12+9=21(分鐘)。我仔細地看呀看呀,還是沒看出什么毛病,只好硬著頭皮問爸爸。爸爸笑著說:“傻孩子,每鋸完一次,要休息3分鐘,這根木頭共要鋸三次,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也就是說,鋸三次只要休息兩次,是不是呀?”我恍然大悟:中間休息時間不是3×3=9(分鐘),而是2×3=6(分鐘),這樣,鋸完這根木頭總共要花12+6=18(分鐘)。
后來,媽媽對我說:“很顯然,文中“三次中間只有兩個間隔”不準確。正確的表達應該是,第三次鋸后,這根木頭就被鋸成“5分米長”的一些小段了,這時,就不需要考慮‘鋸完一次休息3分鐘’了。”
從這個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生活里就蘊藏著有趣的數學呀!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0
8月18日早晨,我報名參加了《南京晨報》的賣報活動。早晨8:00整,我和媽媽便來到了報社門口。
領報紙時,我問報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來領報紙賣的,請問要多少錢?”“7角錢1份,每位同學領15份!卑⒁袒卮鹫f。我算了算報紙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我向媽媽要了10.5元錢,給了報社的阿姨,領了15份報紙,往地鐵站走去。
來到地鐵站,媽媽先給了我20元的.零錢作為備用金。然后,我便開始在地鐵出口處賣起了報紙!啊赌暇┏繄蟆,1元錢1份!”我大聲招呼著過往的行人。在我的熱情叫賣下,大約過了40分鐘的時間,我就把15份報紙全部賣完了。
回家的路上,媽媽問我:“寶貝,今天你一共掙了多少錢呀?”我數了數口袋里的錢,一共34元,又在心里算了算:34元-20元備用金-10.5元本金=3.5元。我大聲告訴媽媽:“我算過了,今天賣報一共掙了3.5元錢!眿寢屨f:“不對呀?1份報紙0.7元,賣出去時是1元錢,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么會少1元錢呢?”這時,我才想起來,在賣報時,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報紙,還沒給錢,就急匆匆地走了。
通過今天的賣報活動,我發(fā)現:原來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我們不光要學好書本上的數學知識,還要學會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來,活學活用,這樣才真正達到學習數學的目的。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1
生活永遠離不開數學。在生活中,稱物體的重量要用到千克或克,這就是數學;算數字的倍數要用到數學;用多少除以多少是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還能告訴我們哪些物體是軸對稱的,哪些物體又是平移的。就連我玩玩具的'時候也要運用數學來計算呢。
有一次,我和奶奶去菜場買3斤西紅柿,每斤5元,奶奶問我:“買西紅柿用了多少錢呀?”我答道:“3×5=15(元),奶奶你一共用了15元!蹦棠炭湮宜愕谜婵臁S钟幸淮,爺爺問我,一塊長方形的豆腐長是10cm、寬是5cm,這塊豆腐的周長多少?我在心中想了想:(長+寬)2=周長,這塊豆腐的周長是30cm。爺爺夸我真聰明。再一次,爺爺說,一塊蛋糕平均分成八份,你自己吃了其中的5份,妹妹吃了另外的3份,這塊蛋糕吃完沒有?我想,5/8+3/8=8/8。爺爺,這塊蛋糕正好吃完了。爺爺說我真聰明。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2
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媽媽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母女倆坐的是5路車,快要出發(fā)的時候,7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fā)。此時媽媽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夏欣,媽媽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是嗎?那你聽好了,如果5路車和7路車同時發(fā)車,5路車每3分鐘發(fā)車一次,7路車每5分鐘發(fā)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再一次的同時發(fā)車呢?”我思考了一會,說:”再過15分鐘。因為5和3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5х3=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了,答案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才能再一次能同時發(fā)車了。對不對?”媽媽聽后連連點頭:“恭喜你!答案正確!100分!”:“耶!太棒了!我成功了!”聽了媽媽的話,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又蹦又跳。
經歷了這件事情以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改變了對數學的看法,因為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也是最有趣的!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3
星期六,我和媽媽來到了外婆家,看到了外婆家養(yǎng)的兩只小狗,它們都非?蓯。一只長得胖嘟嘟的,像個圓滾滾的小球,灰色的皮毛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另一只則長得小巧玲瓏,渾身潔白如玉,就像穿了一件雪白的外衣,依偎在狗媽媽的懷里,太溫馨了!根據出生的時間和顏色,外婆還分別給它們取了名字,老大叫灰灰,老二叫小白。一到“狗屋”旁,我就被活潑機靈的小狗們吸引住了,外婆不知不覺的已經來到我的身邊。外婆說:“小晴呀,你已經上到四年級了,今天外婆就考你個問題,看你能不能答出來?”“小case!”我自信地回答。
外公指著小狗說:“這兩只小狗的出生日期非常有趣,老大和老二出生在相鄰月份的1號,這兩個1號分別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你知道是哪兩個月的1號嗎?”乍一聽,這個問題挺難的,但不服輸的我還是積極動起腦來,于是不由自主地就聯想起三年級時學過的年月日知識:由相鄰兩個月的1號是星期幾,如果只差一天,說明第一個月的.天數除以7余1天,哪個月的天數是這樣的呢?哦,有了,29除以7余1天,一年中只有二月份有可能出現29天,由此可以斷定老大、老二分別出生在二月、三月的1號。我把想法告訴了外婆,外婆高興地直夸我真聰明,我調皮的說了一句:“so easy!”那兩只小狗好像也為我猜出了它們的生日,而歡快地跳來跳去呢!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善于動腦,你就會覺得自己好像身處在數學的海洋。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4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它貫穿我們人生的全部過程。
比如,媽媽上街買水果,買蔬菜,還有貼瓷磚……等等,都要用到數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數學,等我們去發(fā)現,去探索。
記得一天上午,我和媽媽去水果店買水果。來到水果店,水果店里的東西琳瑯滿目有香蕉﹑橘子﹑橙子﹑榴蓮……真是五花八門。
媽媽說:“如果我買橙子15千克,差4元;如果買橘子20千克,則多20元。兩種水果每千克的價格相差2元1角,兩種水果的單價分的單價別是多少?”
我回答道:“橙子的單價比橘子的單價高21角。所以15千克橙子比15千克橘子貴315角,如果把15千克橙子全換成15千克橘子,錢會多出275角。又已知買橘子20千克,多200角。如果買橘子15千克,多275角?梢郧蟪鲩僮拥膯蝺r:(275-200)÷(20-15)=15(角),橙子的單價是15+21=36(角),所以橙子、橘子的單價分別是3元6角,1元5角!
“分析的不錯,我們回家吧!”
數學是生活中的.金鑰匙,是通往成功之門的橋梁,是王冠上的鉆石,永遠閃耀著最耀眼的光芒。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5
在學習與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數學中的數字是無處不在的。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0像個鴨蛋,一道題都不會做時,試卷上便會露出一個充滿責備的零鴨蛋。所以,一部分人對0沒什么好感。
記得一位同學在上一年級時,曾說:“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tài)和液態(tài)的區(qū)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tài)和液態(tài)水的區(qū)分點等等。諸如此類的題目真是太多了!數學是一個理性的東西,需要嚴密的思維和火眼般的觀察力。我在和同學x交流中,發(fā)現了一道讓x同學一時想不出來的數學題,題目的大意是這樣的:
“在一個游泳池內,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許多石頭,現在把石頭全部從船里扔到水中,請問,游泳池內的水位會上升、下降,還是不變?”
初看題目,我便疑惑不解:這道題似乎和數學沾不上一點關系。同學說她是這樣理解的:當石頭扔到水中后,船的重量減輕,便會上浮,水位也會下降。我倒認為水位會不變。因為這都是同一堆石頭,所以上升與下降的幅度也應該一致?煽戳舜鸢福瑓s是下降,我和小x都很不服氣,決心一定要研究出來個為什么?墒,用什么來證明我們的猜想正確與否呢?這時,抽象的想象就沒有真實的操作好了。于是,我們做了一個實驗:把游泳池變成塑料盆,小船變成肥皂盒,石頭則變成了五塊橡皮。小x先在塑料盆里倒進一些水,再把裝著五塊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后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關鍵的時刻到了,我把五塊橡皮小心翼翼地從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后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們都錯了!
雖然事實證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們還是搞不懂。怎么辦呢?正當我們準備放棄的時候,學習明星小y湊上來觀看。她沒想多久就幫我們解了圍。原來,當石頭在船上時,上升水的重量=石頭的重量,而石頭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頭,水的體積大于石頭的體積。當石頭被投進水中后,水便下降了石頭的重量,而石頭在水中要占空間,因此,石頭扔進水中后,水上升的體積=石頭的體積。而同等體積的水和石頭,水的'重量小于石頭的重量。綜合以上幾點,得到:石頭扔下去后,水位下降的重量大于石頭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于石頭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于上升的水的重量,于是下降的水的體積便大于上升的水的體積,水位當然下降了。就這樣,一道難題便被小y輕易而解了。
其實,仔細觀察,這道題與數學密不可分,其中的體積、重量、密度,都屬于數學的范疇之內。你瞧,一個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數學題,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1-06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1-05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2-23
(精選)生活中的數學作文12-01
生活中數學的作文04-08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經典]10-09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6-27
生活中的數學作文08-14
生活中的數學03-01
生活中的數學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