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三國演義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讀后感1
“話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大家一定很熟悉吧,什么,不熟悉?不會吧,那我就告訴你吧。此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中的第一句話,現(xiàn)在知道了吧?
孔明初出山之時,曾對劉備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贝藭r的劉備,可謂到了窮途末路的境地,堂堂大漢皇叔,天時地利客觀有利條件讓他人捷足先登,剩下的僅是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人”了。因此,西蜀賴以立國者,就是“人”。
就憑這一個人字,孔明就能把它做成一篇璀璨的詩篇!
最成功的是孔明對當?shù)厥咳恕⑹康氖褂,為此,他使出渾身解?shù)。畢竟,劉備要在西川立足,非得到當?shù)厥咳酥С植豢桑虼,孔明重用董允、費煒、蔣宛、鄧芝等數(shù)十名當?shù)匚墓伲^的是讓劉備與當?shù)厥咳寺?lián)婚,娶吳懿之妹為妻,結成婚姻聯(lián)盟,讓這批士人安下心,共同擁立劉姓為主。對武將則另一套辦法?酌魇冀K緊握“槍桿子”,主要武裝力量由劉備共患難的關、張、趙等人及其子弟掌握。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廖化自古城相會時就隨劉備,是“久經考驗”的`干部,把帶精兵的先鋒職務給其他人不放心,所以才交給廖化。至于姜維,是孔明入室弟子,是親自選定的接班人,就另當別論。一些不為所用的人材,如初入川的楊任等人則殺之不留!這是孔明用人精明之處,西蜀能立國三分天下,與孔明這些措施分不開。但是孔明用人也非絕對正確,他平生犯二次用錯人,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一是錯用馬謖,結果失去了北伐戰(zhàn)略要地。二是在留守荊州人選上,很明顯,劉備派關平到荊州求援,是自作主張要關羽守荊州,孔明對這種錯誤決定,不作爭抗,造成荊州失守。
不只是諸葛亮,《三國演義》還有很多人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如:關羽、張飛、曹操等等?梢赃@樣說,《三國演義》是一扇門,推開它,人生的奧秘盡在其中!
三國演義讀后感2
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我就對它癡迷不已,它像一個知心朋友,與我一起成長。
翻開《三國演義》,我像回到了東漢末年,我與關公一起過關斬將,與孔明一起神機妙算,與趙子龍一起勇斗長坂坡。這一路上,我認識了大仁大義的劉備,鞠躬盡瘁的諸葛亮,英勇無敵的關羽,疑心重重的曹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最讓我佩服。他是智與忠的典型,賢相的'化身。他運籌帷幄,決戰(zhàn)千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首先 ,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識淵博,才識過人。在茅廬時,他心系天下,對當時的形勢有著深入的觀察與研究。走出茅廬后,他用兵如神,處事果斷,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幾乎戰(zhàn)無不勝。在我的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其次,諸葛亮的忠誠也堪稱絕唱。他忠心耿耿幫助劉備白手起家,打出三分天下 。劉備死后他臨危受命,勵精圖治,由于操勞過度,病死在五丈原軍中,終年五十四歲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
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諸葛亮也有失誤,他錯用馬謖,大意失街亭。使蜀漢 受到了很大的損傷。他事無巨細,件件親為,小事抓多了,勢必會影響大事。最后,心力交瘁,勞累而死。
從諸葛亮的身上 ,我學會了很多優(yōu)秀的品質和做人的道理。而他的失誤使我想到了“吾日三省吾身!边B諸葛亮這樣的奇能異士都有失誤,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不要因為考試的一點失誤而灰心,也不要因為取得了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不要做最完美的,我們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好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三國演義》是一盞燈,一盞明亮而永不熄滅的燈,它不僅照亮了我的心靈,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三國演義讀后感3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那就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三國演義》。
本書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書中的每篇故事都令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寫的人物栩栩如生,至今我的眼前還不時浮現(xiàn)出戰(zhàn)場上的刀光劍影。當我讀到諸葛亮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時,我被諸葛亮的智慧和勇氣給征服了。諸葛亮利用曹操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在大霧天氣前去向曹操借箭可見他有勇有謀,無人能比呀。從中聯(lián)想到了一件事,有一次媽媽讓我去寫作業(yè),可是我卻一直在看電視,根本沒有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你知道諸葛亮是誰嗎?”我不以為然的'回答到:“諸葛亮嘛,那誰不知道,他不就是三國時期最厲害最聰明的那個人嘛”,媽媽說:“對,可是你知道他為什么那么聰明?”媽媽問的我頓時我啞口無言,這時媽媽語重心長的對我說:“諸葛亮這么聰明,全都是靠他小時候勤奮學習得來的。你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萬分。
我讀到的最精彩的部分是黃蓋軍隊向曹操投降,可曹操千算萬算,也沒有想到他們的船上裝是易燃品,等黃蓋的船一靠近就被一把火點燃了。曹軍驚惶失措,被燒死淹死的都有。當曹操逃往旱寨時,竟也被燒了。之后曹操依次被趙云張飛追殺,幸好遇到重情如山的關羽時才撿回一條命。
讀完這本書后,我認識了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詭計多端的周瑜,有恩必報的關羽,勇猛正直的劉備等英雄人物,他們一心為國效力,救萬民于水火之中。
要是我能穿越回去該多好呀!那樣我豈不是也能參與到那緊張激烈、令人窒息的戰(zhàn)斗中去了嗎?
《三國演義》中刻畫的人物形形色色,現(xiàn)在回想起來,面前還能浮現(xiàn)出那一張鮮活的面孔。
還在等什么,快隨著我的步伐,去探索三國的奧秘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4
我讀過婦孺皆知的《西游記》;仰慕過膾炙人口的《水滸傳》;還深思過蘇聯(lián)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要數(shù)富含許多軍事謀略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漢朝衰敗到曹操奪權再到三分天下,三國歸晉一個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度龂萘x》的'主人公是劉備,孫權和曹操。他們分別是魏,蜀,吳三國的領袖,經常帶領自己的軍隊南征北伐。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聰慧機敏,曾經三氣周公瑾;并且他能言善辯,在第四十三回中舌戰(zhàn)群儒;他還善用法術,在七星壇上幫周瑜借風;并且在晚年還堅持輔佐阿斗。并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前出師表和后出師表。
要是排行第一的是諸葛亮,那排行第二的就要數(shù)劉備了,他待人忠誠,言而有信。將自己的實力不斷擴大,建立了蜀國。他的智慧和忠厚,使許多文官武將都投靠了他,例如:諸葛亮,龐統(tǒng),黃忠,馬超,趙云……他還與張飛,關羽結為兄弟,名聲威震天下。可謂是一代梟雄啊!
要說排行第三是誰,我肯定會選郭嘉。他是魏國的一位謀士,深受曹操愛戴。并且在孫策死前,他預測孫策日后必被小人所害。果然,不久后孫策就被于吉所殺。他很忠誠,直到死還在幫曹操獻計。他死后,曹操按他的遺計平定了遼東。曹操在敗走華容道后說:“若郭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讀完書后,那一個個生動的場面還浮現(xiàn)在我眼前。我知道了無論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像“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樣,我在學習上也經常遇到挫折,我一定要重新振作起來,戰(zhàn)勝挫折。并且我還知道了不能驕傲,否則就會像關云長敗走麥城那樣兵敗人亡……
也許,排行第一的位置應該讓給這位羅貫中先生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5
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從《三國演義》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
而今天,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后,但結局卻大不相同。
曹操心胸狹窄,甚至于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里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
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
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干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
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三國演義讀后感6
詩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忠義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東漢末年,從群雄爭霸到三國分鼎,百年世道變遷,時代更迭,忠義是始終不變的歷史話題。
書中,關云長自宴桃園三結義之始,即隨劉備東征西討,力戰(zhàn)群雄。后徐州城破,迫降于曹,為報其恩,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不可謂不義。后聞劉備之訊,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主,不可謂不忠。而后起軍攻曹,水淹七軍,創(chuàng)下奇功。后因其剛而自矜,致荊州為東吳所取,敗走麥城,終至身首異處,方盡亂世之忠。
再云蜀漢臣相諸葛孔明,其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為報三顧之恩,曾舌戰(zhàn)群儒,智算華容,三氣周瑜,輔佐劉備于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操,更取得荊州為基地。后奉命率軍入川,與定軍山智激黃忠,斬夏侯淵,敗走曹操,奪取漢中,后劉備伐吳失敗,受遺詔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縱平巒,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前后出師表,忠心萬古,令人動容。后人稱其云;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定不忠。后因其日理萬機,心者勞累,病逝軍中,出師未捷而身先死,悲之復悲,已盡其忠。后元微之有贊孔明詩曰;撥亂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凜凜出師表。堂堂入陣圖。如公全盛德,應嘆古今無。
書中更有黃忠、公瑾、子龍之屬,忠勇雙全,前人之述備矣,不復盡言。古人云;若有忠義則善莫大焉。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義者也。
在今,一個人精忠報國,是忠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俠義;心有他人,凡是為他人,是仁義;信守承諾一言九鼎,是信義;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是恩義。
忠義流芳千古,忠義萬古長存。
三國演義讀后感7
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大國相互斗爭為主要的題目,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tǒng)一之間發(fā)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說說關羽吧。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后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劉備,因戰(zhàn)敗降敵,但一得知劉備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終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并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tǒng)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并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可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僅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后又發(fā)現(xiàn)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tài),有長有短?偟膩碚f,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后感8
在今年的寒假中,我看了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張飛、關羽、劉備等人。而最被我看中和佩服的是關羽和諸葛亮。
關羽,長須飄飄、青衣青袍,手持青龍偃月刀猶如青龍飛舞。他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還講義氣,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和警察局里的人都會去拜他把!在《三國演義》里記載,一次在和曹操打戰(zhàn)時因為帶著二嫂,又怕曹操的人傷到二嫂,不得不投降于曹操。后來曹操賞賜了赤兔馬給他。他得到赤兔馬后趕緊帶上二嫂去找劉備,在找劉備時突破了曹操設下的種種難關最終找到了劉備。所以有了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這不就是為了兩個字“義氣”嗎?
諸葛亮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他足智多謀還為劉備出謀劃策。劉備有了他,定荊州,收兩川,平南蠻開三國之功業(yè)。什么赤壁之戰(zhàn)啊,草船借箭啊,還有空城計!各種各樣的戰(zhàn)役,差不多都是百戰(zhàn)百勝的。在空城計中他只用了400個小兵就把15萬個敵人嚇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最后跑逃。在赤壁之戰(zhàn)中,利用風力,把曹操幾十萬大軍都烤沒了,還在華容道,捉放曹操算準曹操要走的.線路,一一派人埋伏,使曹操狼狽不堪。但是我認為,諸葛亮真正的“智慧”在于他的神機妙算:在草船借箭中在有霧的情況下使十幾條草船輕而易舉地向曹操“借”借來了十萬多支箭?偠灾艺J為諸葛亮的確使一代奇才,不愧稱為“臥龍”。
同學們,你們也一起來品嘗《三國演義》的精彩把!作文
三國演義讀后感9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句話是來自哪里嗎?告訴你們,這句話來自一本歷史名著我特別喜愛這本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吳、蜀、魏三國的斗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東漢末年,各地英雄豪杰招兵買馬,開辟自己的地盤,他們的'戰(zhàn)爭可以分為: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描寫了一個個生龍活虎的人物:以德服人的劉備、一身正氣的關羽、奸詐狡猾的曹操、老好人魯肅……他們個個惟妙惟肖,膾炙人口。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有:
諸葛亮,東漢末年,蜀國丞相、政治家、軍事家、發(fā)明家。他為了匡扶漢室,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在世時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文學作品:《出師表》,里面寫了他從初出茅廬,到白帝城托孤,再到七擒孟獲。這一段過程他的《出師表》都概述出來了。它不僅寫過文學作品,有幾個絕世寶物也是他發(fā)明的呢:木流牛馬、孔明燈……告訴你們,我們現(xiàn)在吃的饅頭,也是他為了解救村民而發(fā)明的呢!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公元234年,他帶著無法實現(xiàn)的夢想,離開了人世。
關羽,字長生,后改為云長。蜀國大將,輔佐劉備建立大業(yè)。劉備奪取漢中后,關羽乘勢北伐曹魏,曾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差點遷都躲避。劉備封他為“五虎上將”之首。他以“千里走單騎”聞名于世。他去世后,人們稱他為“武圣”。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也,不得不看!
三國演義讀后感10
三國中有著名的“三絕”——“智絕”“義絕”“奸絕”!下面我們就來談談這三位三國人物。 “智絕”非諸葛亮莫屬。他可謂才智絕倫,總能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一不通。一代良相可謂流芳百世!安荽杓币晃闹,雖在之前失了很多箭,但諸葛亮卻妙計一施,輕松奪回十余萬支箭。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刮得一直是西北風,曹操以為自己即將得逞,但諸葛亮得知后不慌不忙,早已算出不久將刮東南風,果不其然,交戰(zhàn)當天刮起了東南風。諸葛亮正是憑著他的智慧與遇事的沉著冷靜使眾人不得不甘拜下風,因而一舉奪得“智絕”這一美稱。
關羽,可謂武功蓋世,而在他身上體現(xiàn)的更為突出的是他的義膽忠心。在《三國演義》里,當關羽得知劉備的去向后,關羽不忘當年誓言,舍去曹操所賜金銀,如數(shù)返還,并且把金印掛在墻上,隨后低調的離開。關羽為了當年與兄弟許下的.誓言,能放棄財寶與種種利益,其精神不得不讓人由衷贊嘆。然而,也正是他的“義”制造出不少麻煩。赤壁之戰(zhàn)后,曹操逃命經過華容道,恰是關羽自告奮勇守在這兒,并向諸葛亮答應不會因舊情而放行,可是僅僅是曹操三言兩語,就使關羽憶起當年之事,尤是感動,竟一抬手放了曹操。其結果可想而知,若不是劉備求情,恐怕關羽也性命難保了。
“奸絕”必然是曹操了,他胸懷大志,卻狡猾多疑,可謂蓋世之才,卻不護忠義!度龂萘x》有一回里,曹操同漢獻帝打獵,其實早有預謀。在漢獻帝三射鹿而不中時,曹操竟擅自拿來皇帝的金箭,一箭射中,眾人看是皇帝的箭,以為皇帝所射,連喊“萬歲”,此時,曹操的不忠之心已經一覽無余,竟然擋在皇帝面前受眾人之拜。如此小人,“奸絕”當之無愧!
三國人物,個性鮮明,人性中的精華值得我們學習,而那些糟粕,我們則應敬而遠之,以之來做警鐘。
三國演義讀后感11
寒假中,我閱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讀過書后,我對書中的人物,劉關張、曹操、孫權、呂布等身上發(fā)生的事情進行了思考,并得出了一個道理:德才兼?zhèn)浞綖槭ァ?/p>
書中的呂布,武藝天下第一,關羽雖然很厲害,但比不過呂布。然而后世的人們卻把關羽封“武圣”,而不是呂布。這是為什么呢?從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呂布有才無德。他雖然武藝天下第一,但德行不夠,先后拜了丁原、董卓兩個人為義父,卻這兩個人都死于呂布之手。其中董卓雖然兇狠殘暴,確有取死之道,但呂布并非為了公道大義而殺的,是為了美女而殺董卓。丁原書中沒有提到有什么惡行,反而是個忠于漢朝的大官。呂布因為接受了董卓的財寶良駒,殺了丁原,令人不齒。呂布雖然有陳宮當軍師,卻剛愎自用。他落難時,劉備收留了他,他卻趁機奪取了徐州。呂布做人出爾反爾,不講信義。人們都厭惡他、害怕他。最后落得個眾叛親離、身死白門樓的下場。
而反觀關羽,武藝高強,義氣當先。他是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中的二哥。這一拜,他終身追隨大哥,這一拜他任勞任怨,這一拜直到兵敗麥城他都雖死無憾。他溫酒斬華雄,他勇斗呂布身不敗,他誅顏良、殺文丑,他武藝高強,是聞名于世的勇將。當劉備兵敗,曹操欣賞他,千方百計要收服他時,因為堅信劉備還活著,為了以后和劉備重聚,為了照顧劉備的'家小。他約法三章后,暫時投靠了曹操。曹操對關羽三日一宴,賞賜金銀財寶、美女寶馬。關羽卻代替劉備照顧嫂子,讓曹操送來的美女服侍嫂子。自身堅守禮儀,不入嫂子所居房屋。當離開曹操時,金銀財寶分文不取,美女仆人全部留下,只帶了從前在劉備軍中就一直跟著他的隨從,過五關、斬六將,只為追尋結拜劉備。當很好地詮釋了做人的“義”和“禮”。所以后世人們封他當“武圣”。
由此可見,有“武”無“義”,雖能不“圣”。“武”、“義”兼?zhèn)洌v然不是武藝天下第一,也能當“武圣”,百世流芳。
三國演義讀后感12
今天,我又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少兒版》。故事講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封建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
故事從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開始到晉統(tǒng)一三國結束,歷時將近一百年。通過刻畫驚心動魄的政治軍事斗爭,塑造了一批鮮明生動的人物,諸葛亮、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形象鮮明,栩栩如生。
我最愛的'是諸葛亮,因為他料事如神,學富五車,天文地理,無所不知,如果我有他那么聰明該多好,不過他也是通過學習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他一年四季都拿把羽毛扇。
再說說周瑜這個大都督,也是才高八斗,年少得志,卻偏偏遇到了諸葛亮比他強那么點,他就不開心,不斷地生氣斗智,終于不敵諸葛亮計謀活活做了個氣死鬼,英年早逝,成了天下笑談,所以人不但要有才能還要大度,要心胸廣闊,才能成就事業(yè)。
書里有很多故事都很精彩,三顧茅廬,赤壁之戰(zhàn),長坂坡,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煮酒斬華雄,都是很多戲曲電影常借鑒的故事,我有很多東西都讀不明白,比如張飛到底是好人還是個暴虐的壞蛋,劉備真的值得諸葛亮為他鞠躬盡瘁,勞累致死嗎。媽媽說以后等我長大了就會明白,這部書的內容對我來說太大了。
最后摘抄下我喜歡的這首開篇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我很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后感13
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后,我感受頗多。
《三國演義》內容及其豐富復雜,但作者羅貫中運用時間順序,井井有條,一步不亂的講述了魏、蜀、吳三方之間的時分時合、互爭天下。這些看似復雜,實則主線一直很清晰的故事互相交織串連,參差交錯,編織成了這部赫赫有名、家喻戶曉的歷史名著——《三國演義》。
這部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自然是作者羅貫中精心打造的、眾人皆知的戰(zhàn)爭場景和那一個個獨具魅力的人物。
先說這諸多戰(zhàn)爭場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于“火燒新野”一戰(zhàn),每每讀到之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安┩喑钟没鸸ィ笓]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便是稱贊他指揮有方,用兵如神。
《三國演義》對人物的描寫也是獨具一格,別具匠心的。其中,羅貫中對奸雄曹操的描寫可謂是光彩奪目。他既有英雄人物的智慧才干和膽識胸襟,又不乏漢奸小人的殘忍狠毒和狡詐心計!皩幗涛邑撎煜氯,休教天下人負我!边@句話便是曹操陰險狠毒的奸雄形象的最好寫照。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位性格特點與曹操形成鮮明對比的`人物,他與關羽、張飛的兄弟情為后人所贊頌;他三顧茅廬,終得賢相諸葛亮;他遺詔托孤,卻不知自己得之不易的天下敗在親兒的手中……他,就是先主劉備。正如他自己所說:操之急,吾之寬;操之暴,吾之仁;操之譎,吾之忠;每與操相反。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還是一本戰(zhàn)略教科書,是一本謀略書,甚至被人們當作一本經營指南,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國演義讀后感14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著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zhàn)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著名、最杰出的歷史小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zhàn)的關羽、趙云。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后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愿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
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了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為了受箭的面積大、數(shù)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為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閱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后感15
在寒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明朝著名作家羅貫中的作品,這本書深深地吸引著我。三國演義里的人物有虎背熊腰的張飛,寬厚仁愛的劉備,和神態(tài)英武、魁梧非凡的關羽等人物。書中每個人物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看了這本書,我感悟到和朋友同心同德,才可以成為人生贏家。
我覺得最精彩的是第一回——《桃園結義》。它的主要內容是在公元3世紀,朝廷腐敗無能,朝廷為了挽救危局,不得不貼出皇榜,招攬人才。劉備和他認識的張飛、關羽,到了張飛家后院的桃花林,結拜成異姓兄弟,一起報效國家。劉備、張飛和關羽帶著軍隊打敗了張寶、張梁和張角,劉備當了官。幾個月后,朝廷派了一個督郵前來觀察,但他要罷免劉備的官。張飛打了那個督郵。劉備只好帶著兩兄弟到伐州劉恢那去了,劉恢又把他們舉推到了幽州劉虞那邊。劉備立了大功,朝廷就任命劉備為別部司馬駐守平原縣。從此以后,劉備也正式擁有了自己的軍隊。我真羨慕他們可以結拜成異姓兄弟,一起打江山。
在人生道路中,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朋友,但要選擇同心同德的人做朋友。有一句名言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句話講出了,只要兄弟同心同德,就算是黃金也可以弄斷;兄弟齊心協(xié)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鋒利的`刀,能斬斷金屬;智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齊心合力的力量就會很大,就可以干大事。所以我們和朋友也要像劉備、張飛、關羽一樣同心同德,一起去干大事。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朋友是在你失敗的時候來安慰你的人,是你跌進深淵的時候,會將你推到出口的人。對朋友要真情,而對國家也要忠誠,朋友之間要同心同德,這樣你的未來才會前途無限。
【三國演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讀后感04-05
《三國演義》讀后感07-28
三國演義讀后感07-22
《三國演義》讀后感【經典】09-01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7-23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8-19
經典三國演義讀后感07-27
三國演義讀后感06-27
《三國演義》讀后感(精選)12-19
《三國演義》的讀后感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