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物質的分類》 教學反思
物質的分類中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比較多,如: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有機物、無機物、酸、堿、鹽、氧化物等,學生在辨析這些概念時,判斷某物質屬于哪一類時經(jīng)常犯錯,易混淆。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著重從以下幾點進行了設計。
1、生活化的引入
分類的方法在日常的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非常之廣,如超市、商場商品擺放;圖書館的圖書、網(wǎng)頁的信息呈現(xiàn)、實驗室的藥品擺放等,過渡到分類也是學習化學和研究化學物質的一種科學的方法。借助生活化的情景引入,激發(fā)學生在化學復習課上得學習熱情。
2、建構物質分類的概念圖
在眾多的化學概念中,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構建概念圖
讓學生感受這些概念間存在的包涵、并列等關系。知道如此分類的依據(jù),同時能夠同學互評糾錯。介紹不同形式的概念圖,理解了正確關系后,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課后畫出個性化的`概念圖。
3、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和概念的文字表述多重表征。
通過物質的名稱、微觀粒子的示意圖,文字、圖像等信息多角度的辨析純凈物、混合物、單質、化合物這幾個概念。設置問題情境討論含氧化合物與酸、堿、鹽、氧化物、有機物之間的分別屬于哪一種邏輯關系(并列、包涵還是交叉關系)
4、分類方法的拓展
物質分類的方法不只是從元素組成的角度去分、還可以是物質的性質、用途等多角度、多標準。設計了對常見的十種氣體(氧氣、氫氣、氮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氣體、二氧化硫、甲烷、氨氣)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能夠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從學生反應來看,知識性的要求不存在困難,思維活躍,概念的理解相對清晰。問題在于對學生的能力要求高,學生在構建物質分類概念圖時錯誤率較高。由于時間的關系,構建概念圖是在課前準備學生完成的,學生沒有事先復習,對原有的概念理解部分遺忘,導致畫圖困難。
還有原有的知識框架是直接給出的,學生被動的接受,沒有真正的理解。在下次教學中有待改進之處,例題可以更加優(yōu)化。
【高一化學《物質的分類》 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一化學《物質的量濃度》教學反思03-13
高一化學物質的分類的知識點07-18
高一化學物質的分類知識梳理與練習題01-25
高一化學的教學反思03-08
高一化學教學反思03-13
高一化學的教學的反思03-10
角的分類教學反思09-20
教學反思的方式分類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