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通用2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活力的“人性”課堂,是學生發(fā)展的“娛樂場”,學生飽滿的情緒是進行自主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講,更要通過多種自然活潑的形式,不斷調動他們的學習情趣,從小培養(yǎng)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本課試圖通過指導觀看色彩鮮艷的圖畫(包括課文插圖,多媒體動畫等)、進行分角色朗讀、采“蘑菇”、摘“葫蘆”、猜字游戲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
2、加強讀書實踐。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于接受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而在于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缎抡n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边@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課的教學形式“以讀為主,讀讀議議”,一節(jié)課的大部分時間是學習的讀書交流活動。教師則是一名組織者、促進者、參與者,讓讀書活動在有序、有質中推進。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葫蘆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明白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過程。
4.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的無窮奧秘。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激趣導入:
師:小朋友,老師讓你們看些很漂亮的圖片,喜歡嗎?認識的話,你們還可以叫叫它們的名字。(課件出示茄子、絲瓜等,最后出示葫蘆圖,并隨機學習。)
、艑W習“葫蘆”。
、俑嬖V學生“蘆”要讀輕聲。
、谧R記:仔細看看這兩個字,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隨機引導識記。
。2)學習描寫“葫蘆生長”的句子
、僦篮J是怎么生長的嗎?(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讀讀這句話就能明白了!獙W生自讀句子。
②明白了什么?
、劭磥,小葫蘆長得很好呢。能讀好句子嗎?自由讀——指名——齊讀。
、苈犃舜蠹业睦首x,我忍不住想說:(出示: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该x——齊讀。
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們就學有關葫蘆的故事。(課件出示課題)
小朋友這么喜歡葫蘆,也一定愛讀它的.故事。接下來,老師就請能干的你們打開課,帶著要求讀讀課文。(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記生字。
1、學生自讀課文。
、儆眯蛱栐谖闹袠顺龉灿袔坠(jié)。
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預習時劃出的生字多讀幾次。
、巯胂肽闶怯檬裁春梅椒▉碛浀模扛澜涣鹘涣。
2、檢查效果。
剛才,小朋友學得真起勁。接下來我們就來向生字挑戰(zhàn),好嗎?(課件出示)
hú葫lu蘆
細長的téng藤dīng盯著lín鄰居wā哇
掛著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語
奇怪
治一治
、僬堈J為自己讀得好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一讀。
、谡堊钅芨傻耐瑢W到講臺桌前當當小老師,教大家讀讀。
、蹖蠋、同學說說你記生字的金點子。
如:哇——(蛙)——(娃)——(洼)
盯——(丁——(頂)
④師:現在,我們讓生字寶寶來到課文中,向課文挑戰(zhàn),好嗎?
3、學生分節(jié)再讀課文,讀給自己喜歡的人聽。
三、鞏固生字
師:學到現在,小朋友一定有點兒累了。咱們到草地上采采“蘑菇”,放松放松,好嗎?(出示課件——采“蘑菇”。主要是學生讀對一個詞語,教師單擊該詞語,它就會消失,就表示采到了。)
主要請中下學生及課堂表現好的學生參與。(這一游戲,學生百做不厭,借此機會還可進一步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四、指導寫字
師:我們已認識一些生字朋友,它們還想進一步跟你交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先寫四個生字。(課件出示言、每、治、棵)
、佟耙蛔珠_花”小朋友平時那么愛看書,一定能記住很多它們的朋友。我們比一比,看誰找得多,找得好。
、谥笇W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壑攸c指導“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橫長,第二、三橫短。
每:注意筆順。先讓“電腦博士”演示,學生書空,再書寫。
、埽ㄕn件返回到生字書寫,然后播放音樂)學生書寫,老師巡視指導,同時在旁溫馨提醒。
、菰u價。讓學生把最滿意的字拿給同桌看,并介紹經驗。
五、拓展活動:(課件出示)
、侔颜n文讀給爸爸、媽媽聽,認一認生字。
②指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葉子與果實的關系。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師:昨天,我們已學習一些有關葫蘆的故事,小朋友學得非常認真。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好嗎?首先,老師帶你們到園子去摘“葫蘆”,高興嗎?(課件出示)
。▽W生會讀一個詞語,老師點擊一下,葫蘆就會掉下一個,表示摘到一個。)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是怎么樣的呢?齊讀第一段。
二、利用課件,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閱讀。
。ㄒ唬、學習第二段
1、長勢這么好,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呢?自由讀第二段。
2、引導討論:看到蚜蟲,你會怎么想?可那個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句子:指導讀——并出示陳述句,與之比較。)
3、他又是怎么說的?——朗讀指導(理解“自言自語”)
4、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說什么嗎?
。ǘ、學習第三段
1、難怪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請讀讀第三段。
2、同桌互想選一個角色,分角色朗讀表演。
3、出示句子,理解:“葉子上的蟲還有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4、男女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第四段
1、結果怎么樣?——指名讀第四段
2、此時你的心情怎么樣?朗讀指導。
3、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小結:是啊,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互想影響。要想得到好果實,就要細心呵護每部分的生長。做任何事情也一樣,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只注重結果。
4、假如明年你種了葫蘆,葉子長滿蚜蟲,你會怎樣做呢?
三、齊讀課文
四、寫字指導
1、學生觀察字形及所在位置。(課件出示——掛、哇、怪、慢)
2、討論:這四個字有什么特點?
3、給生字“一字開花”
4、(出示課件——“電腦博士”演示“慢”的筆順。
5、返回(課件——掛、哇、怪、慢)并播放音樂,學生練習,老師巡視指導,并評選“小小書法家”。
五、拓展活動
(續(xù)編故事,評選小小故事家。)(課件出示)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識本課生字新詞,學寫部分生字;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通過人物的對話,結合看圖體會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通過查閱資料,了解葫蘆、蚜蟲等知識。
二、檢查預習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正音;
三、提問
1、學生提問,“通過預習,你有什么問題想知道?”
根據學生的問題相機介紹葫蘆藤、蚜蟲等知識。
2、教師提問: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討論、講解,指導朗讀
1、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指導看圖:葫蘆長的怎么樣?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
指導看圖,理解“盯”、“自言自語”的`意思;
指導朗讀那個人說的話。
2、討論:那個人這么喜歡葫蘆,他最后得到葫蘆了嗎?為什么?
。1)不懂得“蟲——葉——葫蘆”之間的聯系,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讓學生自己說一說。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
(2)不聽鄰居勸告。
指導分角色朗讀。
3、小結、擴展練習
這個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不管葉子上有沒有蟲,他不懂蟲-葉子-葫蘆之間的聯系,也不聽鄰居的勸告,結果小葫蘆一個一個地都落了。(看圖)這時,他會怎樣想呢?
大家想一想,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
五、練習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練習書寫。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表演這個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認6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植物的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這個故事說明的道理。
3、學習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種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是教學的重點。
2、了解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
集中識字、表演朗讀
課前準備:
放大的教學掛圖或幻燈投影片,或CAI課件一葫蘆的實物標本。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出示實物標本或CAI課Pte-一葫蘆,形象生動地描繪葫蘆,簡介故事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看圖。
1.課文共有幾幅圖?
2.按順序觀察每幅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圖上有幾個人?在干什么?
3.想一想這兩幅圖說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3.課文分為幾自然段?在每自然段前面標出序號,找出與兩幅圖相對應的段落。
4.范讀課文,聽準字音?纯凑n文是怎樣表達圖意的。
5.分段指名讀課文,正音,并說說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6.重點指導:
四、分析字形。
1.重點指導:
蘆:上下結構,下邊是“戶”。
掛: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
鄰:左右結構,左邊是“令”,不是“今”。
居:認識“尸”(尸字旁)。半包圍結構。
感:上下結構。
2.練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詞。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圖文對照,學習課文。
1.指名讀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第1自然段描繪的是哪幅圖的內容?
2.第1自然段寫了幾句話?每句話寫了什么內容?
3.這棵葫蘆長得好嗎?畫出寫葫蘆長得好的句子。
4“長滿”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為什么用“掛”,不用“結”?(出示第一幅放大的掛圖或CAI課件,對照課文觀察葫蘆的長勢,憑借圖理解“掛”的含意。)
5.句一中的“葫蘆”和句三中的“葫蘆”各指什么?
設計理念
教材是教學的平臺,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需要我們對教材作適當的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學習空間,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興趣,體會到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把教學、教師、學生三者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4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六個字,會寫言、每、治等八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課前準備:
1、生字卡片。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出示課件,看圖說話。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葫蘆。(了解葫蘆的莖、藤、葉、花、果,認識生字葫蘆。)
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
提問:這個我是誰?他得到了葫蘆嗎?
二、學習生字,感知課文。
引導學生從課文中認識生字,能把生字讀準,并能組成詞語。
鞏固生字認識。讀一讀: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葫蘆花,可愛的小葫蘆。
朗讀課文試回答:
1、葫蘆長的怎么樣。亢髞碛惺裁醋兓?
2、那個人得到了葫蘆了嗎?
三、首尾對比朗讀感悟。
1、引導朗讀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詞。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葫蘆。
花謝后,葫蘆藤上掛了幾()小葫蘆。
3、比較句子。
葫蘆藤上長滿了葉子,開出了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葫蘆。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
引導學生感受第二句話把葫蘆的形狀、顏色和果實的大小寫得更具體,更仔細。
4、朗讀體驗。
指導朗讀第4、5句,從每天好幾次幾個次要中感受那個種葫蘆人急切希望葫蘆快快長大的心情。
5、設疑導出第4段。
那個人那么喜歡小葫蘆,希望它快快長大,而結果呢?看圖片設疑:為什么沒過幾天,那可愛的小葫蘆會慢慢變黃落了呢?
四、感悟體會,深究原因。
1、導讀課文2、3段。(當葉子上爬滿了一些蚜蟲時,那個人怎么想?怎么說的?)
2、指導學生讀好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內心,進行語言轉換訓練。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體會那個人說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時,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小葫蘆變黃落了的原因。
[設計意圖:課文第2、3段是課文的`重難點。我通過問題的設置導出課文,凸現重點。通過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提高了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課文的難點,情感的體驗。]
五、設置情景,拓展語言思維。
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里十分難過,他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后他會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借以鞏固學習成果,拓展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
練習設計: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這句話說明那個古代人()。通過這課文的學習,我懂得了()。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細長的葫蘆藤
可愛的小葫蘆
雪白的葫蘆花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5
學習目標:
1.會認葫、蘆、藤、哇、盯、鄰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學習重點:
有感情朗讀,領悟寓意。
課前準備:
制作課文插圖課件。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看過動畫片《葫蘆兄弟》嗎?今天我們學習一個有關葫蘆娃的故事,故事的題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齊讀)
。ǘ┲笇Э磮D,觀察,比較:
首先請同學們看兩張葫蘆娃的圖片,找一找,這兩張圖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課件出示兩幅圖,比較、說話師相機板書)
。ㄈ┰O疑、朗讀感悟: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把整個故事讀一讀,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寫第一幅圖的,哪一段是寫第二幅圖的。(讀讀、找找)
1、找到了嗎?朗讀學習第1段
(1)
請同學們認真地把第一段讀兩遍,看看誰能把這三個詞組補充完整。
出示:
細長的
雪白的
可愛的
。2)
填得多好。,一起讀讀。(指導讀詞組,并結合識字葫、蘆、藤)除了葫蘆藤,你還知道哪些藤?(指名說)
。3)
這么可愛的小葫蘆,誰愿意來讀一讀?(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一段,句中結合學習哇)]
2、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怎樣了呢?指導有感情朗讀第四段。
設疑:讀了這兩段話,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鼓勵學生自由提問)
3、學們問得真好!現在就請大家?guī)е鴨栴}讀讀故事的第二、三段。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領悟寓意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練讀第二、三段。
(2)指名說說為什么可愛的小葫蘆最后會掉下來呢?
提示:同學們說得真不錯!想聽聽葫蘆兄弟是怎么說的嗎?(課件出示:葫蘆兄弟的話)
。3)討論:聽了葫蘆兄弟的話,誰能把剛才的問題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說
。4)指導有感情朗讀第二、三段。(結合學習盯、鄰)
師范讀生模仿讀多種形式練讀
你們喜歡這個種葫蘆的人嗎?為什么?
(四)遷移運用聽故事,說道理
從前,有一只勤勞的'啄木鳥常常去給森林里的大樹治病、捉蟲。有一棵大樹卻總是懷疑啄木鳥沒安好心,以為啄木鳥看起來是捉蟲,其實是存心想要破壞自己美麗的皮膚。啄木鳥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給它講蟲子的危害,可是都沒有用。后來,啄木鳥真的不再來捉蟲了。最后,大樹的樹心被蟲子蛀爛了,成了一棵枯樹。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6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會認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祖國各地具有特色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
出示課文兩幅插圖,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二、說話
你發(fā)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讀文
1.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請趕快讀課文找答案。
2.找到了嗎,請用課文中的話來說說。(讓學生自由說)
3.請讀下面兩句話,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__。
4.分角色朗讀對話。說說你喜歡誰,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圖二。讓學生想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出示圖一。讓學生補畫出葫蘆長大后的圖畫,再把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看誰想得好,畫得好。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借助圖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好,我們一起來復習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一自然段。請打開書,根據老師提問,用書中的話回答。細長的葫蘆藤上有著什么?花謝以后,又怎樣呢?那個人怎么做的?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這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是怎樣的?請看圖(多媒體)。
2.看了圖,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個別讀,用讀表現出你的惋惜。齊讀。對比這樣的.兩幅圖,你會產生什么樣的疑問?
3.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你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請你帶著這個問題,自讀2、3段,邊讀邊想。
三、學習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
1.葉子上長蚜蟲,他不治。
2.鄰居勸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產生了什么疑問?葉子上長蚜蟲,他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這些問題可以在哪個自然段找到答案?請一個同學朗讀,聽聽、想想,F在就請你們用這樣的符號勾出他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他想些什么?
3.個別讀,訂正。
4.齊讀,你怎么理解這句話?不怕,不在乎。怎么讀出不在乎的語氣呢?
5.個別讀、男生讀、齊讀。
6.過渡:是的,他不在乎葉子上有蟲,他只在乎葫蘆。他為什么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呢?對,他在乎的只有葫蘆,他怎么說的……?你從他的話中感受到什么?
你具體從哪兒感受到他希望葫蘆長得快些?個讀、齊讀。
還感受到什么?(長得大些)
從哪兒感受到的?讀、齊讀。
是的,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再讀他說的話,齊讀。
討論:
1.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他只乎葫蘆,盯著是什么意思,會抓關鍵詞,用這種神情來說一說,齊讀。
2.對了,他不在乎葉子上長蚜蟲,他只在乎葫蘆。根本不去治葉子上的蟲。
3.可鄰居勸他,他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說的?我請一個孩子讀第三自然段,其余同學邊聽邊想。
他怎么說的?個別讀。
齊讀,種葫蘆的人說了幾句話?分讀。
你對哪句話影響最深?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分讀。
這是種葫蘆的人在鄰居勸他時說的話,鄰居對他說什么呢?齊讀。引讀。
如果是你聽了種葫蘆的人說的話,你會怎么勸告他呢?
四、總結
1.從這篇課文中,我們知道了這個人他的葫蘆開始長得那么好后,后來長了蟲,他不……;鄰居……最后才使葫蘆……,這多可惜。
2.好,再讀一遍課文,回憶內容。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葉子(長滿) 葫蘆(可愛)
│ │
↓ ↓
長蟲───────→落了
│ │
↓ ↓
長蟲───────→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7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等6個生字。會寫“言、每”等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吸取種葫蘆的人的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道理。
【用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
植物生長一般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后一環(huán)節(jié),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會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齊讀。
2、學習生字詞“葫蘆”。
3、師:你們見過葫蘆嗎?誰能說說葫蘆是什么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課件出示葫蘆)
〖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讀課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讀。并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4、分自然段讀課文,想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
〖精讀課文,讀懂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
1、說給同桌聽聽;
2、指名說。(結合學生回答,屏幕顯示相應自然段,并進行板書。)
一、教學第一自然段
1、課件出示文中圖2:
指名說:這棵葫蘆一開始長得什么樣?
。ň唧w說說藤、葉、花、果實的樣子)
2、指導朗讀:
⑴ 你喜歡這棵葫蘆嗎?能把這段話讀好嗎?
、 課件出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自由讀、指讀、齊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過渡: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結果怎樣呢?
2、自讀課文,想一想:種葫蘆的人最后得到葫蘆了嗎?請你找出課文中的句子。
3、課件出示課文第四自然段。
齊讀。
三、自學2、3段課文
那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一個一個全都落了?學生自由回答。
1、教學第二自然段:
師:葉子有了什么變化?(結合學生回答出示課件。)這些蚜蟲會怎樣?可他怎么想?
、 指名讀第一句話。
、 指名表演那個人說話的樣子。
、 齊讀該段。
2、教學第三自然段:
⑴ 同桌分角色朗讀鄰居和種葫蘆人說的話。
、 師生合作分角色朗讀。
、 學生自由組合并表演。
、 師:你們覺得他們倆誰說得有道理?
學生討論,指名答。
3、課件演示:
小葫蘆和綠葉的對話──葫蘆藤每天向葉子輸送養(yǎng)料,葉子再將養(yǎng)料輸送給小葫蘆。蚜蟲吃綠葉,使它無法輸送養(yǎng)料。小葫蘆因沒有養(yǎng)料供給,隨即變黃落下。
〖你認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兒?
〖學了本課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幻燈片出示短文,復習生字:
鄰居家種了許多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開滿了雪白的葫蘆花,這些葫蘆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們正盯著我們看呢!
2、采取多種方式讀,如自讀、小組讀、集體讀、分組讀等方式進一步復習鞏固。
二、我會寫
1、課件出示要會寫的字: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讀一讀。
3、小組能互相說一說每個字的偏旁、筆畫、哪個筆畫在橫(豎)中線上、你認為應該注意的地方。
。、師生交流,交流過程中學生練寫。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注意“每”字的筆順。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
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有什么不同點和相同點。
四、擴展練習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3、續(xù)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五、作業(yè)
在課外找?guī)讉成語送給這個種葫蘆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書設計】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藤上長滿綠葉──蚜蟲──葫蘆變黃了
【教學后記】
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學生對于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對于一些重點難點,可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使學生生動形象的的感知內容。分角色朗讀學生較感興趣,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效果較好。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8
教學內容:
小學第三冊語文第14課 P63-64
設計理念:
本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獨立孤立的看問題,設計本節(jié)課力求體現新課標精神,通過形象直觀的教具為課堂教學提供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進入愛學、樂學的活動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的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難點:了解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具準備:
實物葫蘆、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認讀生字詞。
2、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與第四自然段。
1、出示教學掛圖1并說說掛圖的內容。
2、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并填空。
。ǚN葫蘆) ( ) ( ) ( )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積累詞匯。
。 )的小花 ( )的葫蘆藤
( )的小葫蘆 ( )的葉子
5、這些葫蘆后來收獲了嗎?這課文哪一段寫了這個情況?
6、讀第4自然段,質疑:小葫蘆為什么變黃?為什么一個一個都落了?
三、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讀2、3自然段。
2、葫蘆的葉子有什么變化?種葫蘆的人對待葉子和葫蘆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把有關的句子做上記號。
3、理解“自言自語、賽過、鄰居、光、盯著”這幾個詞語。
4、指導朗讀2、3自然段。
5、解疑:因為不治蚜蟲,小葫蘆變黃了,所以一個一個都落了。
四、理解文脈。
1、齊讀全文。
2、說一說葫蘆先長得怎樣?后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結果怎樣?
3、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ㄊ挛镏g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五、鞏固延伸。
回家后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9
教學目標:
1.通過故事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2.認識7個生字
教學重點:
認識7個生字,讀課文。
教學難點:
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學習較為深入地看問題。
教學準備:
掛圖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1、教師說謎語:
2、(出示掛圖)這就是葫蘆,可愛嗎,喜歡嗎?在古代時有個人也很喜歡葫蘆,他還種了一棵葫蘆呢!你們想知道這個故事嗎?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
3、看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生讀文前提示。
2、自由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整體感受課文內容。(讀書動筆,圈圈畫畫)
3、同桌互讀課文,互相評議,看誰讀得更好。
4、圖文對照,觀察圖畫對照相應的課文。
三、自讀自悟,理解主題。
1、出示自學提示,同桌或前后桌之間相互交流、探究。
。1)把兩幅圖進行對比,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仔細讀課文)
(2)這個人喜歡葫蘆嗎?為什么?
。3)他為什么沒有得到葫蘆?
2、全班匯報,集體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適時點撥、提示,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教師準備兩幅葫蘆的幻燈片,適時運用)
3、拓展課文,引出寓意。
。1)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句子訓練(教師出示幻燈片):
①( )這個人沒有關注葫蘆的生長過程,( )沒有能夠得到葫蘆。(因為……所以……)
、谡埬銈円瞾矸抡丈厦娴木渥樱f一句話。
。2)怎樣做才能得到葫蘆?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搭建平臺,進行展示。
學生用自已喜歡的方式對課文進行拓展。如:讀、畫、演等。
四、識字任務,寓于游戲。
1、出示生字卡片
。1)學生認讀、同桌間說記字方法。
(2)匯報。注意不同識字方法的運用。
。3)生互讀、小組開火車賽讀。
2、識字游戲:摘蘋果。
五、聯系生活,感悟道理。
1、學生說說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fā)生,是怎樣解決的?
2、教師出示:
無論做什么事,不但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把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認真做好,因為每一個小的環(huán)節(jié)處理的不好,都會影響最終的結果。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0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識記,自主交流,正確認讀“葫、蘆、藤、哇、盯、鄰”6個生字。
2、 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 利用看圖比較,朗讀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體會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難點:
知道葉子與葫蘆的關系。懂得事物之間有聯系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揭題
1、師:今天,老師先給同學們來一個現場的簡筆畫表演。板畫葫蘆。
2、板書:葫蘆。引導學生注意字形。指名學生讀,提醒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3、了解葫蘆;脽舫鍪静鍒D一,在圖旁邊依次出示相關詞語: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引導學生讀準上列詞語。
穿插學習“藤”。你還知道什么藤?
4、補充課題。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聽看課文音像,說說課文講了什么故事。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要求:一邊讀,一邊做好讀書記號。
、贅松献匀欢涡蛱;
、谌Τ鲭y讀的字詞;
、鄄欢脑~句用“——?”標出來。
3、檢查自學情況
①指名逐段讀課文;
②注意:鄰居 盯著 自言自語
③指名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品讀感悟第一、四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感悟葫蘆的可愛。
、俪鍪镜谝环鍒D:圖上畫了什么?
、谡n文哪一自然段寫這幅圖?
③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這里的葫蘆怎么樣?試著填一填:
。 )的葫蘆葉
( )的葫蘆藤
。 )的葫蘆花
。 )的小葫蘆
指導讀好第二、三兩句話。
、芸磮D,種葫蘆的人喜歡小葫蘆嗎?你怎么看出來的?我們還可以從課文中的句子當中看出,找出這樣的句子,用“——”劃出來。
、輰W生找出后,幻燈出示第四、五句。你喜歡嗎?讀好這兩句。
、匏鄲圩约旱男『J啊!可是最后的結果呢?
2、學習第四自然段,了解葫蘆的結果
、俪鍪静鍒D二,說說與第一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诳纯凑n文的最后結果是怎么寫的?指名學生讀。
、劭吹竭@個情景,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鼙緛砭G綠的葫蘆葉變黃了,連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也變黃落下來了,究竟是為什么呢?
四、品讀感悟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二、三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
2、學生自由談話
3、分角色朗讀練習
、僬页龇N葫蘆的人想的說的話,用“ ”劃出;鄰居的'話用“——”劃出來。
、谥鹁渲笇ёx好
、壑该纸巧首x(多種形式)
、懿稍L種葫蘆的人:當葉子長了一些蚜蟲時,你為什么不治一治呢?鄰居勸你治一治蚜蟲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聽勸告呢?
4、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的人的想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他認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他想的是:
5、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要不要治?
6、教師在學生談論的基礎上補充有關知識:葉子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與根部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葉子死了葫蘆也活不了。
7、教師和學生合作讀。
五、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續(xù)編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1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11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
2、能正確讀出要求學會的詞語。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教學準備:
1、課前讓學生收集葫蘆的實物和圖片。
2、葫蘆的實物、《我要的是葫蘆》的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指著葫蘆實物)這是什么?這么可愛的葫蘆是怎么來的呢?(學生各抒己見,預設學生心理:葫蘆是農民伯伯在地里種出來的。)
把種子放在地里后,可愛的小葫蘆又是怎樣長出來的呢?我們讀懂了課本上的這個故事,就會知道了。(齊讀課題:第七課《我要的.是葫蘆》指導讀好葫蘆一詞,注意蘆字要讀輕聲)
二、讀文、識字、感悟。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學生根據要求獨立讀課文。)
2、看圖(課件顯示),圖上有什么?這些內容在課文的那一段?誰來讀一讀?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議學生讀的字、詞的正確讀音。并出示本課要讀好的詞語:葫蘆藤、掛了、一些)
3、誰認為比他讀得更好?好,我就請你當一當小老師。(讓學生跟著學生讀,進一步熟悉第一段。)
4、讀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課件,結合學生回答,指點理解:誰來說說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長滿綠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板書葫蘆的葉、花、果的關系。)掛了在這里可以換成什么詞?那個詞用得好?(觀看課件感悟。)指導朗讀,那個人看到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么樣?比一比,看看哪組讀出了高興的心情?(分組比賽讀)
5、觀看課件,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怎么樣了?這些內容在課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蘆變黃了,落下來了,心情怎么樣?我們來比一比,男同學和女同學誰能讀出傷心的語氣。(男女同學比賽讀,并相機糾正讀音。板書變黃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2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認識“葫蘆”兩個生字。告訴學生“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讀了課題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說。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人種了葫蘆,這顆葫蘆長得什么樣呢/請小朋友們自已讀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樣不一樣。
二、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觀察課文插圖,認識“藤”字。觀察課文插圖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讀課文,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找出帶生字的句子來讀,要求讀通順。
3、生字的鞏固。
。1)鞏固會認的字。
我會讀: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葫蘆花
可愛的小葫蘆
我會找:
哇-(蛙)-(娃)-(洼)
盯-(。-(頂)
。2)鞏固會寫的字。
誰讀得準?
言每治棵掛哇怪慢
誰會發(fā)現?
同結構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掛、哇
誰會看?(觀察老師范寫,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寬的字:治、棵、掛、哇、怪、慢
從上到下的字:言、每
誰寫得好?
學生練寫,互相評價。重點講解:“掛、哇”二字右邊的“圭”,是由上下兩個“土”字組成的;“言”字第一橫長,下面兩橫短;“每”字的'筆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懂得葉和葫蘆的關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出示葫蘆,小朋友,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小朋友們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了?
二、看圖
那么我們就先來看看故事中的葫蘆,先看第一幅圖,請小朋友認真觀察,哪個小朋友能說說這幅圖?下面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出示第二幅圖,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樣?
三、說話:
1、你發(fā)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1)人的表情不一樣:一是面帶微笑,一是滿臉驚訝。
。2)葫蘆的葉子不一樣:一是綠綠的葉子,一是枯黃的葉子,有的還有小孔。
(3)葫蘆不一樣:一是掛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這兩幅圖,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個大問號產生了呢?(學生發(fā)表意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故事。學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找出描寫這兩幅圖的段落。
2、描寫第一幅圖的是哪個自然段呀?師范讀第一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已聽了以后的感受。
3、你覺得哪些詞寫得很好,讓人一讀就感到葫蘆長得很美?(細長、長滿、雪白的、小葫蘆)小葫蘆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個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4、哪個小朋友能把小葫蘆讀得更美更漂亮?讓人一聽就喜歡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第一段。其它同學評。他就把描寫葫蘆美的詞讀得很優(yōu)美。還有哪個小朋友能讀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們想當小老師嗎?下面請把你的同桌當作小老師美美地讀給他小老師聽一聽。
6、這么美的小葫蘆,最后變成什么樣子了呢?請在課文中找一找這些句子。齊讀最后一段。出示圖:多可惜呀!
7、小葫蘆怎么會變成這樣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小朋友讀課文2、3自然段從故事中找答案。學生自由說。
8、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9、讀讀下面兩句話,猜猜這個種葫蘆人的想法?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他認為:———(了解蚜蟲,并進行指導朗讀)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認為他想得對不對,大家討論一下葉子上的蟲到底用治不用?小組討論匯報。
10、指名分角色朗讀對話并指導,小組學生分角色,老師和學生合作讀。
四、課堂擴展
1、想象那個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
2、一棵葫蘆從發(fā)芽到成熟,還會遇到哪些危害,還需要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續(xù)編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種的葫蘆畫下來?凑l想得好,畫得好。
3、學了這節(jié)課你懂得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4、請小朋友課后把自已又編的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3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提倡充滿活力的人性課堂。對于二年級小學生來講,要不斷調動他們的學習情趣,從小培養(yǎng)他們熱愛語文的情感。本課試圖通過指導觀看色彩鮮艷的圖畫、分角色朗讀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
2、加強讀書實踐。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于接受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而在于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設計意圖
教學中,緊緊抓住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這一主線展開教學,在學生的頭腦中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欲,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能緊緊圍繞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性得到了加強。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把指導學生的朗讀放在教學過程的首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議,讀中悟,把課文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通過文本的再認識,再創(chuàng)造,從而達到理解、積累、感悟文本之目的。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葫蘆葉子與果實的關系,明白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過程。
3、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使之樂于并開動腦筋,積極探索大自然無窮奧秘。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昨天,我們已認識了小葫蘆(出示實物),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摘可愛的小葫蘆,好嗎?(學生會讀一個詞語,老師就把葫蘆送給學生)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我們知道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它們長得怎么樣呢?(看圖一說話)
2、我們來讀讀第一段,看看葫蘆是怎樣長出來的?(板書:綠葉--小花--葫蘆)
3、那個人看到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心情怎么樣?怎么做的?(板書:每天、幾次)指導朗讀(評議)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是的,這是一株長得非常好的葫蘆,以后一定會長得更好吧,可結果又是怎樣的呢?(看圖二說話)。(板書:變黃---落了)
2、指導朗讀: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怎么想?那么就用朗讀表現出你的惋惜吧。
3、小朋友,面對這兩幅圖,你想說什么?
4、對,長得那么好的葫蘆,為什么會變黃、落了呢?我們讀讀2、3段,仔細想一想。
四、學習二、三自然段
(一)學習第二段
1、看到葉子上的蚜蟲,那個人是怎么想的?
(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個句子。誰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出示:有幾個蟲子不用怕。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你覺哪一句更能說明不可怕呢?請大家再把這兩句讀一讀。)
2、是的,他要的是什么?不要什么?(板書:要葫蘆 不要葉子)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朗讀指導。(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3、是啊,他多希望葫蘆長得快些,長得大些呀,根本不管葉子上長蟲了。你聽了他的話,想對他說什么嗎?
(二)學習第三段
1、難怪他的鄰居也實在看不下去了,來勸他。請大家讀第三段。畫出他不要葉子的句子。
2、出示:葉子上的蟲還用治?知道這話的意思嗎?出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這兩句的意思也是一樣的,你覺得哪個句子更加肯定地說葉子上的蟲子不用治呢?再讀讀這兩句。
4、如果你是那個鄰居,接下去還會怎么勸告他呢?
是啊,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全落了呢?任何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互相影響。要想得到好果實,就要細心呵護每部分的生長。
我們做事情也一樣,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只注重結果。
5、齊讀二、三段,分角色朗讀表演。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拓展活動(續(xù)編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假如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葫蘆,葉子還是長滿了蚜蟲,他會怎么想?怎樣做呢?
讓我們在小組里創(chuàng)編新的故事,然后匯報交流。
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長得和去年一樣好。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里想:(),于是,他趕緊()。
過了幾天,葉子上的蚜蟲()。小葫蘆()。
[設計意圖:通過對編故事來內化課文中的語言,對學生進行一次人文教育,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葫、蘆、藤、哇、盯、鄰”。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嘆句的語氣。
3、學寫“掛、哇、每、慢”這四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課文,自己觀察畫面,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3、通過看圖和學文,了解葫蘆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
教學難點:
1、指導學生學習難字“掛、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圖畫-- 葫蘆,這是什么?葫蘆可以入藥,能治病。
2、今天我們學習一個跟葫蘆有關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讀一讀,糾正讀音:蘆:讀“葫蘆”一詞時,是輕聲,跟著老師再讀。想一想怎么記?
3、范讀課文。認真聽想一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學課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樹葉里的生字讀正確,并想一想該怎么記。
2、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
3、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指讀課文,評議。
我在每個組請一個同學讀每人讀一節(jié)其他同學當一當小評委評一評他們讀的怎么樣
四、學習課文,知其意
1、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人的葫蘆園去看看吧!自由讀課文第一節(jié),思考:葫蘆一開始長得好嗎?你從那里看出來?(細長的葫蘆藤“藤”藤字怎么記:這長長的順著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蘆藤。點雪白的葫蘆花綠色的葫蘆葉可愛小葫蘆)你知道可愛的小葫蘆是怎么長出來的嗎?你能用先……再……最后……來說一說嗎?綠色的葫蘆葉和可愛的葫蘆有關系嗎?看課件葫蘆的葉、果的關系。葫蘆根葫蘆莖和葫蘆葉向小葫蘆輸送養(yǎng)分小葫蘆漸漸長大了。那個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這么可愛,他從心底里發(fā)出感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記“哇”字這是什么句?應該怎么讀。誰來試一試。我要的是葫蘆教案|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2、細長的葫蘆藤綠色的葫蘆葉雪白的葫蘆花可愛小葫蘆你喜歡這棵葫蘆嗎?我也好喜歡這棵葫蘆我要用的朗讀來告訴它。范讀。你想試試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細長的()雪白的()可愛的()
3、討論:那個人喜歡葫蘆嗎?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課文中劃一劃找一找(四人小組)
。1)“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每天都”“幾次”說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說一句話嗎?
。2)“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指導看圖,認識“盯”,理解“盯”(像這樣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語”的意思;你看這里一下子用了兩個感嘆號。說明這個人的心情是怎么樣的?找一樣東西代替葫蘆演一演這個種葫蘆的人從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種葫蘆的人正美滋滋的看著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實現了嗎?看課件咦長得好好的葫蘆怎么都落了呢?看著這么可愛的小葫蘆都落了心情怎么樣?那該怎么讀呢?自由讀指名讀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為什么那么可愛的小葫蘆,又有種葫蘆的人天天看,細心呵護,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學生匯報回答:
生:因為當初沒有聽鄰居的話。
生:因為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所以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
生:其實很多事物是有聯系的,葉子如果沒長好,當然就結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說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體會?
。A設學生的回答:
A、葉子和果實有關系是很密切的。
B、種果實一定不僅要澆水、施肥,還得捉蟲才行。
C、要虛心聽取別人好的建議等)
2、師:葉子和果實有聯系,我們就要注意葉子上的.蟲;寫作業(yè)和考試成績有聯系,我們就按時完成好作業(yè)……(看課件)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聯系的,我們應該怎樣做好它?
3、 總結談話。原來葫蘆的葉子和果實是有關系的,以后我們做事可不能像這個人那樣,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結果一無所獲。
七、學寫生字
1.注意“每”的筆順。師范寫,生豎空
2.“掛”和“哇”的右邊是兩個土組成
3.仔細觀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們都是左窄右寬的字哇的口字旁寫的比較。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中葫蘆的人,只盯著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教學時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并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詞教學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共6個。教學中,我重點是學習“葫、蘆”,讀好輕聲,并通過讀“葫蘆葉、葫蘆藤、葫蘆花、小葫蘆”四個詞,鞏固“葫蘆”的讀音。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于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2、學習課文
語文課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融合,感情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還有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的余地。我僅抓住人物的語言,沒有關注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里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應加以品析。所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這樣調整教學過程: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后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后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么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后,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5
【設計意圖】
《我要的是葫蘆》寫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因為沒有治葫蘆葉上的蚜蟲,所以他的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從而告訴人們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課文的內容短小,蘊涵的哲理淺顯。因此,我把以讀促悟作為教學的重點,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2、懂得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詞匯和培養(yǎng)語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1、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直接導入,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2、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⑴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
、品N葫蘆的人和他鄰居的對話。
3、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教師扮演種葫蘆的人向扮演鄰居的學生發(fā)出疑問: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蘆的命?
4、把自己畫下來的句子抄寫兩遍。
【課堂實錄】
一、直接導入,初讀課文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第十四課《我要的是葫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生:我要的是葫蘆。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后想想課文里講了誰和誰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讀課文。讀后學生陸續(xù)舉起了手。
師:好,請幾個同學來說說。
生:課文講了種葫蘆的人和他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都落了。(師板書:種葫蘆的人葫蘆)
生:還有他的鄰居。(師板書:鄰居)
師:哦,那我們把它說完整。
生:課文講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他的葫蘆葉子上爬滿了蚜蟲,鄰居勸他治一治,他不聽,結果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二、品讀感悟,交流感受
師:同學們總結的真好!讀完合上課本能夠說出來課文里講了什么,這說明你讀書的時候動腦筋了,這叫會讀書。(生比較興奮)
師:種葫蘆的人喜歡他的小葫蘆嗎?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畫出來有關的語句。
。ㄉp聲讀課文,邊讀邊畫,而后舉起手)
生:先說哪個?
師:哪個都行。
生:我先說他的小葫蘆可愛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師:這句話直接寫出小葫蘆可愛,看標點是什么?
生:嘆號。
師:嘆號怎么讀?
生: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6
學習目標:
1、會讀、會認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事物與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教學重難點:
懂得事物與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
課時:
兩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實物教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看圖說話
1、畫簡筆畫,板書“葫蘆”一詞:老師現在就送給大家兩個可愛的葫蘆寶寶,請同學們拿起手跟著老師把“葫蘆”兩字寫一遍。同學們有否發(fā)現這兩字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2、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同學們把“葫蘆”兩字拼讀一遍?(指名讀、齊讀,引導讀好輕聲。)
3、指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領悟“葫蘆”是一種植物。(分別說“莖”,教生字“藤”,了解葉、花、果的樣子。)
4、出示課題,過渡:這個“我”指誰?他要葫蘆得到沒有?
【目的:通過簡筆畫和展示直觀圖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幾次。(充分讀)
2、引導學生感知課文:
(1)葫蘆開始長得怎樣?后來有什么變化?
。2)那個人種的葫蘆,結果又怎樣了?。
【目的:使學生對課文有更全面的了解,有整體印象,同時又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看、說、記的能力!
三、“玩”中學字詞。
1、圈生字,讀生字詞。
(1)生用筆找生字,找到一個,叫三聲它的名字,別讓它跑了!
。2)利用課題資源平臺中的“我會讀”,進行“讀詞大賽”。
2、 “謎語大比拼”。
(1)學生給生字編字謎。
(2)個別競猜、分組打擂競猜。
3、“詞語接龍”。
規(guī)則:用生字組詞,分組在一定的時間內說得多而對的為勝。
4、“句子選美”。
老師出詞語,分組派代表說句子,評出“最美”句子。
5、進入資源平臺“識字通”,自由讀。
【目的:讓學生既在“玩”,又在自主、愉快地學。在“玩”中發(fā)展思維及聽說的能力,開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記憶”字詞的綜合學習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能力!
四、練習書寫。
1、請大家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2、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教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并請同學說一說要注意的地方。
3、學生看電腦博士是怎樣寫的?(電腦演示加錄音)
4、請學生描紅田格中的紅色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zhí)筆方法。
5、鼓勵學生到黑板上書寫漢字,進行“小小書法家評選”。
6、學生評議: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說說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夠理想。
【目的:通過新鮮、靈活的語言設計,把“死”的變“活”的,讓漢字更具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五、打寫練習。
形式:
1、用生字擴詞。
2、用一個生字組詞后,進行詞語接龍。
3、用生字組詞,再用生詞寫一句話。
【目的:通過打寫,培養(yǎng)學生擴詞、寫話的能力,同時積累更多的詞語!
六、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新課引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有趣的謎語!誰能最快
猜出它是什么?(課件出示“謎語”)
2、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從前有個人,他種了一棵葫蘆。葫蘆
藤上長滿了綠葉,不久就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ㄖx以后,藤上就掛了幾個可愛的小葫蘆。他可喜歡這些葫蘆了,整天想要的就是葫蘆,F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到那個人的葫蘆架下面去看看他的葫蘆,怎么樣?(引題,板題,讀題)
二、整體感知
1、那個人整天想著要葫蘆,他到底有沒有得到葫蘆?
2、現在我們一起看看這故事的動畫片,請仔細看、認真聽,等會老師就跟大家玩?zhèn)摘葫蘆的游戲,考考大家學得怎么樣,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zhàn)嗎?(出示課件動畫)
3、游戲開始,誰發(fā)言積極,聲音最響亮,就可以出來摘一個可愛的小葫蘆。
三、通讀全文
1、首先,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用最甜美的聲音輕聲讀一讀。
2、請四位同學出來,每人讀一段,認為第一段讀得最好的同學請舉手,第二、第三、第四段呢?
3、你認為他們讀得怎么樣?(評價讀得怎樣)
四、理解感悟
1、同學們,現在要考考你們對故事內容理解得怎么樣。從故事中,我們都知道那個人是多么的喜歡葫蘆,想得到葫蘆,你能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具體的句子來讀讀呢?為什么要這樣讀?(課件出示“句一”)
2、如果你是葫蘆的主人,你會喜歡這些葫蘆嗎?那就用喜歡的語氣讀讀“多么可愛……幾次”。(指導讀,指名讀、齊讀、表演讀)
3、你們看到這么可愛的葫蘆,高興嗎?高興就在葫蘆上添上幾筆,讓它變成一個最開心,最漂亮的葫蘆。請把自己畫的開心葫蘆舉起來吧!(展示、板貼)
4、看著可愛的小葫蘆一天天長大,當然開心,但他想得到葫蘆的愿望有沒有實現呢?(文中有一個段是最有力的證據,用朗讀告訴大家結果--課件出示“句二”,齊讀)
5、那個人看著葫蘆都落了,心情會怎樣?(指導讀出悲傷、難過的語氣,語速稍慢。)
6、你們能幫他畫一個傷心的小葫蘆嗎?讓人看了也為他傷心難過。(展示、板貼)
7、過渡:葫蘆就這樣一個一個落了,多可惜。∵@么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
8、學生讀二、三自然段。(讓生找小伙伴或同桌或聽課老師讀)(課件出示“段”)
9、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葉子長了蟲、不聽勸告)
10、從哪句話看出那個人不聽勸告?(出示“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指導讀,讀中領悟意思。師生練讀對話,男女分角色比賽讀對話—適當評價,)
11、他想得到的是葫蘆,認為蟲也不用治了,只是希望什么?(讀句“他盯著葫蘆自言自語……”,自由讀、指名讀、表演“盯著葫蘆自言自語說”,注意評價讀得怎樣。)
12、從“盯著”看出他眼中只有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當那個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他是怎樣想的?
13、出示“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指導讀,讀中領悟意思。)
14、蟲子不治,葫蘆沒了,猜猜那個人會想些什么?
五、深化理解、拓展延伸
1、那個人那么想要葫蘆卻得不到葫蘆,你知道他錯在哪里嗎?
2、如果讓你來種葫蘆,你會怎樣做?(學生說)
六、打寫測試
同學們,知道吧?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葫蘆變黃落葉后,心里十分難過,他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了幾棵葫蘆,以后他會怎樣做?把它寫下來。
七、拓展閱讀
讓學生大量地、自由地讀資料庫中的兒歌、小知識、故事。
八、教師總結
板書(略)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7
背景與導讀:
我們知道,植物生長一般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前一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后一環(huán)節(jié),要想等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結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你看,那個種葫蘆的人,眼睛只盯著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也不管,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一個個都落了,多可惜呀!
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都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質疑的問題。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遭遇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語言朗讀體會,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寫有句子的幻燈片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測讀生字
2、測讀帶生字的句子。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與第四段。
1、看圖,說話,激趣。
師:(出示課文兩幅插圖)你發(fā)現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
生:人的表情不一樣:一個是面帶微笑,另一個是張著嘴,瞪著眼。
師:滿臉驚訝。
生:葫蘆的葉子不一樣:第一幅圖上是綠綠的葉子,第二幅圖上是枯黃的葉子,葉面上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孔。
生:葫蘆不一樣:第一幅圖上葫蘆掛在藤上,第二幅圖上葫蘆卻掉在地上。
點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手段,找準教學的切入口,誘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授課伊始,我用插圖引導學生觀察,鼓勵學生開口說話交流匯報觀察到的情況,由圖入文,營造了一種自然、和諧、主動探究交流的氛圍。
2、讀文,質疑:學習課文第一段與第四段。
師:看看文中哪幾段寫了教學掛圖的內容?
生:第一段與第四段。
。1)師:我們先來讀第一段,看看他種的葫蘆長得怎么樣?
。ㄉ杂衫首x)
生:葫蘆長得不錯,從“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边@句話就可以看出。
生:小葫蘆長得很可愛,從“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就可以知道。
師:回答得真不錯!那么你說怎樣才能讀好這兩句話呢?
生:要用高興的語氣來讀。因為小葫蘆太可愛了,人人見了都會喜歡它的',都會很高興的。
生表演完有葫蘆的葉子和花也很漂亮,我覺得也該讀出喜歡它的語氣。
師:好!就讓我們愉快地朗讀第一段吧。
。ㄉx)
點評:以讀激發(fā)情感,注重語言的感悟與積累。
。2)師: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后來收獲了嗎?(沒有)從哪一段可以看出來?(第四段)
生讀第四段。
師:讀后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生: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
生:蚜蟲是什么?生:小葫蘆為什么會變黃?
師:帶著問題請大家自由讀第二、三段
點評:“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這是學生可能質疑的問題,本節(jié)教學以此問題為突破口,采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巧設問題,再一次激發(fā)了學生質疑的興趣,為下一步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奠定了基礎。
3、學習第2、3段,解疑。
。1)初讀,交流。
師:讀了這部分,你想說點什么?
生:他看見了蚜蟲不去治。
生:他想讓葫蘆長得賽過大南瓜。
生:鄰居勸他治蟲,可他說:“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2)分角色讀,分級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現在請幾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其它同學在文中找找:他看見了什么?說什么?想什么?鄰居看見了什么?說什么?他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讀、聽、想、劃)
。3)匯報,全班交流:
生: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
生:他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生:他心里想:“有幾個蟲子,我不怕!”
師:有幾個蟲子他不怕,還真是滿不在乎的。
生:他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師:“自言自語”是什么意思?
生“自言自語”就是小聲對自己說話。
師:他為什么會自言自語呢?談一談你的理解。
生:因為他心里老想著一件事,就是希望他的小葫蘆快點長大。
生:那幾天,我家老是停電,奶奶就會自言自語地說:“快來電呀,快來電呀,要不然今兒晚上又要摸瞎子了。”所以,我發(fā)現人很急的時候常常會自言自語。
點評:抓住關鍵詞語“自言自語”的教學,讓學生感悟、理解,從而體會到種葫蘆的人那種急切希望葫蘆長大的心情。
師:你們說得很對,我們課文中的那個人就很急,他急切希望小葫蘆長大。
師: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什么?
生:鄰居勸他“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
師:他怎么說?
生:他說:“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師:他這樣說的時候,心里是怎樣想的?
生:他感到奇怪,心想:葉子上的蟲不用治,蟲又不是長在葫蘆上,我要的是葫蘆。
師:學了課文,同學們可以告訴老師剛才的問題了。
生:因為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葉子對植物來說很重要。
師: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
生:因為要想得到好葫蘆,就得緦保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
師:植物的生長應遵循一定的自然規(guī)律。
生:不聽鄰居的勸告。我爸爸就常對我媽媽說:“聽人勸,吃飽飯!
師:虛心聽取他人的勸告,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師小結:種葫蘆的人不懂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也不虛心聽取他人的勸告,所以犯了錯。我們可不能犯這樣的錯喲。
點評:由于教師不用標準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維,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與獨創(chuàng)。
三、拓展想象。
師:那么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什么呢?
四、朗讀全文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8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了解課文內容,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系。
教學關鍵:
通過人物的對話,體會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不同語氣,感悟人物的心理。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生字魔方、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1、出示實物標本——葫蘆,同學們,你們看,這是什么?誰能用一句話來介紹它?對,葫蘆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結出的果實就叫“葫蘆”。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寓言故事就跟它有關,題目是:14、《我要的是葫蘆》。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從題目中你看出了什么?(他只要葫蘆,不要其他。)
5、從哪個詞看出來的?(要的是)怎么能讀出這個意思?
6、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完課文,再把課文中預習時畫出的'生字詞好好地讀一讀。
。1)誰想把課文讀給大家聽一聽?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指名接讀課文。
。2)誰想把你書中劃的生字詞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讀書中的詞語。
。3)他畫得對不對?讀得準不準?就像他這樣,同位互相檢查一下,看誰畫得對,讀得準!
2、出示帶拼音詞語課件:
。1)指名認讀。(葫蘆藤哇鄰居盯著)
說說哪幾個字的讀音容易錯?給大家提個醒。練習讀,找生讀。
。2)詞語去掉拼音,還會讀嗎?
。3)去熟字讀生字,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交流記字方法。
3、指名匯報。加一加:葫蘆藤;改一改:冷——鄰;洼——哇;形聲字:葫蘆藤哇鄰盯
4、出示生字魔方,指名讀字組詞。
5、檢查讀文,指名分段讀課文,看誰讀得準確。聲音響亮。
6、結合剛才的朗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7、這件事情的開頭和結果,我們可以通過兩幅圖看一看。
三、朗讀課文,感悟課文。
1、請同學們看這兩幅圖,說一說有什么不一樣?
2、出示第一幅圖:這個人笑得這樣開心,一定是因為葫蘆長得好。究竟怎么個好法?課文是在那段描寫的呢?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1)匯報:究竟怎么個好法?
。2)板書:掛。
。3)感悟詞語:把“掛”字換成“結”怎么樣?為什么?從這些中你感覺到什么?為什么?
。4)指導朗讀:
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要讀出美的感覺來。
范讀: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同學們,剛才你們都想到了什么?
指名讀,比賽讀。小葫蘆這樣美,難怪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誰能把第一段再讀一遍,讀出種葫蘆人對小葫蘆的喜愛、興奮、喜悅的語氣來?
3、出示第二幅圖:再看第二幅圖,種葫蘆的人神態(tài)又有什么變化?
這個人為什么又如此驚慌失措?在哪段寫的?
匯報:小葫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板書:落。
4、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原因是什么?
自己快速讀第2。3自然段。邊讀邊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一畫。
匯報,板書: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好,我們來讀一讀。意思相近,可語氣有什么不一樣?(體會感嘆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要讀出不在乎的語氣!拔业男『J,快長啊,快長!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讀音要輕,要讀出急切,表達出喜愛、期盼的語氣來。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小葫蘆,誰來表演一下?
師:你現在的心情怎樣?師:那么你會怎樣讀這句話?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繼續(xù)匯報。板書: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好,我們再來讀一讀。意思還是相近,可語氣有什么不一樣?(體會反問句表達的情感比陳述句要強烈些。)
指導朗讀:第3自然段中的對話“你別光盯著葫蘆……快治一治吧!”要讀出規(guī)勸的語氣!笆裁?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币x出奇怪的語氣。
個人練習讀、分角色讀、齊讀、引讀,來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理。
5、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6、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后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系,
。ㄊ挛镏g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五、回讀課文
1、小組合作,再讀一遍全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說說: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
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話題,回家說一說這個小故事。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1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培養(yǎng)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系。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4、使學生懂得不能忽略一些細小的問題,并且懂得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而受損失的道理。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教學難點:
弄清葫蘆與葉子之間的密切聯系。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你們見過葫蘆嗎?能把你知道的有關知識說給大家聽嗎?
2、師出示葫蘆圖片,補充簡介葫蘆。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葫蘆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蘆》(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本課。
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暢所欲言,從整體上感知本課。
二、學習本課生字和詞語。
1、自讀讀課文,讓學生邊讀邊標出生字,畫出新詞。借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2、同桌開展相互間的學習。
(1)打開課后的生字表,分別讀一讀,如果讀得不正確,進行糾正,還可以借助工具書查一查,讀準字音。
。2)兩個人讀一讀畫的新詞,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詞義,利用工具書查一查,看看解釋。
3、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讀一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4、分段朗讀課文。
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
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幫助學生認字,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三、小組討論。
1、請同學們再仔細地讀一遍課文,看看自己讀懂了什么?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組內說一說。
3、派代表說一說。
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讓學生學會互相幫助,通力合作。給學生更多的展現自我,實現自我,體驗成功的機會。
四、匯報交流。
(一)下面老師請同學們匯報一下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生匯報時師注意適時指導一下幾個重點:
1、第一自然段:
指導學生了解葫蘆長的什么樣子?
重點理解在“藤上掛了幾個葫蘆”這句話中,為什么用“掛”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詞。(用“掛”生動、形象、準確)理解句子“那個人每天都去看幾次”(說明種葫蘆的人非常喜歡小葫蘆)
2、第二自然段:
了解蚜蟲對葫蘆有什么危害?
種葫蘆人的心理,他不治蟲的原因的理解:盯著、自言自語
指導朗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的賽過大南瓜才好呢。ㄓ眉鼻、贊嘆的`語氣)
3、第三自然段:
重點指導朗讀,用反問奇怪的語氣,體會他不聽勸告,滿不在乎的心情。
4、第四自然段:
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個一個都落了”讓學生充分體會種葫蘆人內心的沮喪。指導學生用后悔、無奈、緩慢的語氣讀。
。ǘ┍硌葸@個小故事。
比一比那組同學演得好。
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盡量肯定他們有價值的意見,給予表揚。
把朗讀作為孩子們抒發(fā)自己心中感悟與品味語言的最佳方式。
通過表演進一步地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入情入境的表演使學生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語言和語氣。
五、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到頭來,葫蘆也長不成。)
3、續(xù)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4、指名講故事。
加深并鞏固對課文的理解,并同時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
掛:右邊的“圭”由兩個“土”字組成。
鄰:左右結構,左邊是“令”,不是“今”。
居:認識“尸”(尸字旁)。半包圍結構。
4、學生獨立描紅書寫。
流記字方法,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并及時提醒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 20
【教學目標】
1.會認“葫、蘆、藤”等11個漢字,會寫“棵、謝、想”等8個漢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了解植物的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與課文有關的事理。
2.通過感情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見過葫蘆嗎?大家說說它是什么樣子吧!
生:教師給學生呈現課件內容,結合圖片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葫蘆的相關知識,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準備。
師: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與葫蘆有關的課文《我要的是葫蘆》,那么題目中的“我”是誰。克玫胶J了嗎?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給學生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先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生動的情境畫面加之規(guī)范的課文朗讀,為下面課文的進一步講讀做了很好的鋪墊。教師可以結合PPT資源,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進行初步感知與思考。
2.聽完范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三、學習生字,了解詞語
1.教師播放課件,給學生呈現本課要求會讀會寫的字、詞:葫(葫蘆)(西葫蘆)蘆(蘆葦)(蘆薈)藤(草藤)(藤蔓)謝(感謝)(謝謝)哇(好哇)(對哇)蚜(蚜蟲)(棉蚜)盯(盯。ǘ⒅┵悾ū荣悾Q賽)感(感覺)(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緩慢)(快慢)
2.學生自學
(1)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按要求自學。放聲朗讀,要求想辦法把音讀準。
(2)自學檢查
師:抽4位小朋友每人讀一段。其他小朋友來當小醫(yī)生,拿起鉛筆,把他們讀錯的字圈出來。
師:4個小朋友讀完了,你們有沒有發(fā)現毛病呀?誰來說一說。
師:這個字你會讀嗎?你來讀。請讀錯的人再來讀。一起讀。
(3)糾音后再次朗讀,教師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4)教師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例如:
蘆:上面是“草”字頭,下面的“戶”字第一筆是點,注意與“盧”字區(qū)分,“蘆”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盯:左右結構,部首是“目”字旁,右邊是“丁”字。這是一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表示目不轉睛地看。
怪:這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與“經”字區(qū)分。
(5)教師請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給予指導,寫完后大家共同評議,比比誰寫的工整美觀。同時教師要對表現好的同學或者小組一定形式的獎勵。
四、課后思考:
生字難關攻克后,教師請學生課下自由讀課文并思考: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
1.教師給學生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請學生認一認。
2.自由讀生字、詞,記憶詞語。
二、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1)師:“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這里的“葫蘆”和課題中的“我”要的是葫蘆,兩個“葫蘆”的意思是一樣嗎?(句中的葫蘆是一種植物,課題中的葫蘆是果實)
。2)“謝”在這里是什么意思?(花瓣凋落)
。3)一般都說掛燈籠,這里為什么說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從圖上看葫蘆的柄很長,從藤上垂下來,像掛在那里一樣。)
師:誰能看圖說說這棵葫蘆的樣子?
。氶L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幾朵雪白的花,花謝以后,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這么可愛的小葫蘆,大家都非常喜歡,從哪兒能看出種葫蘆的人也喜歡呢?哪些詞?
(最后一句)抓住動詞(每天看幾次)
。ǘ⿲W習第二自然段
師:這棵葫蘆長得這么好,一定會長出大葫蘆,實際是這樣嗎?小朋友來讀第二自然段。
師: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些蚜蟲,心里想:有幾個蚜蟲怕什么?是什么意思?(有幾只蚜蟲不用怕,沒關系,不要緊。)
師:精讀什么叫“盯著”、“自言自語”、“賽過大南瓜”。
。ㄗプ∪宋锉砬椋岸⒅笔且恢庇醚劬粗,“自言自語”是自己跟自己說話,“賽過大南瓜”是比南瓜長得還要大。
讀種葫蘆人自言自語說的話,應該怎么讀?(用高興的語氣來讀,體會內涵,使感情融入到學生心中。)
師:蚜蟲是什么意思?(蚜蟲是害蟲,專門吸植物幼苗、嫩葉的汁液,對植物有損害。)
。ㄈ⿲W習第三自然段
師:葫蘆上生了蚜蟲,應該怎么辦?種葫蘆的人是怎么辦的?
師:樹上長了蚜蟲,鄰居和種葫蘆的人都是什么態(tài)度?誰的做法對?為什么?分組討論,互相學習,談出自己的見解,反饋內容,互相評價。
。ㄠ従痈嬖V他:“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
。ㄠ従幼龅脤Γ驗槿~子是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之一,植物通過葉子吸收太陽光和二氧化碳,再跟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成為植物的營養(yǎng)。)
師:“快治一治”是什么意思?(趕快想辦法消滅蚜蟲。)
師:蚜蟲是害蟲,會吃葉子,種葫蘆的人為什么說蚜蟲不用治?(他想,他不要葉子,要的是葫蘆,所以葉子上有蟲沒關系。)
師:讀鄰居、種葫蘆人的話應該用什么語氣?(勸說、驚訝/奇怪、不以為然)從讀中體會感情,分角色朗讀這一自然段。
。ㄋ模、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結果怎樣?用筆畫出有關語句,再講一講。
師:讀到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可惜)指導讀出惋惜的語氣。
三、擴展練習
1.那個種葫蘆的人見到了葫蘆變黃落下,心里十分難過,他后悔當初不聽鄰居的勸告。第二年,他又種下幾棵葫蘆,以后他會怎么做呢?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么呢?從這個故事中你能學到什么?
2.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3.續(xù)講故事:第二年,他又種了一棵葫蘆,
四、教師小結
師:在鄰居的幫助下,種葫蘆的人明白了葉子和果實的關系,懂得了事物之間是相互有聯系的,改變了過去只盯著葫蘆,不管蚜蟲的做法,最終種出了他想要的葫蘆。其實我們生活中也一樣,當你有了小錯誤,別人提醒你時,你應當虛心傾聽及時改正,否則也會像中葫蘆的人那樣后悔莫及。
板書設計
4《我要的是葫蘆》
藤----葉----花----葫蘆要虛心聽別人勸告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于不了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系,到最后,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部編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里包裹著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L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yǎng)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后,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說話的內容,想象說一說:你想對他說什么嗎?這樣學生說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發(fā)展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課后,我讓學生續(xù)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系。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為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著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后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10-19
我要的是葫蘆的優(yōu)秀教案09-12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06-02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案08-21
《我要的是葫蘆》的教案08-02
小學語文我要的是葫蘆優(yōu)秀教案10-31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實錄09-30
我要的是葫蘆教案范文09-02
我要的是葫蘆精品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