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基礎突破習題
醫(yī)學檢驗師是臨床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他們負責檢驗人體體液、血液、排泄物、感染微生物等標本,通過客觀準確的化驗指標,為臨床醫(yī)生提供治療依據。百分網小編準備了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基礎突破習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A1型題(答案見尾頁)
1、關于Ⅳ型超敏反應錯誤的是()。
A、無明顯個體差異
B、發(fā)生慢
C、與抗體、補體有關
D、與效應T細胞和吞噬細胞及其產生的細胞因子和細胞毒性介質有關
E、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時損傷組織
2、花粉引起的支氣管哮喘屬于()。
A、Ⅰ型變態(tài)反應
B、Ⅱ型變態(tài)反應
C、Ⅲ型變態(tài)反應
D、Ⅳ型變態(tài)反應
E、非變態(tài)反應
3、無需補體組分參與的效應是()。
A、免疫黏附
B、溶解細菌
C、抗B抗體與B型紅細胞的溶解
D、ADCC
E、調理作用
4、不屬于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的是()。
A、Arthus反應
B、腎小球腎炎
C、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D、類風濕關節(jié)炎
E、傳染性變態(tài)反應
5、遲發(fā)型超敏反應(Ⅳ型超敏反應)中最重要的細胞是()。
A、B細胞
B、MΦ
C、Th1
D、Th2
E、嗜堿性粒細胞
6、下列不屬于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是()。
A、過敏性哮喘
B、過敏性鼻炎
C、接觸性皮炎
D、過敏性胃腸炎
E、蕁麻疹
7、為了更準確的估計患者皮試反應性,皮試時設陽性和陰性對照,陽性對照液常用()。
A、變應原的稀釋保存液
B、變應原提取液
C、生理鹽水
D、二硝基氟苯
E、鹽酸組胺
8、一種破傷風類毒素抗體(抗體1)能與發(fā)生二硫鍵全部斷裂而變性的破傷風類毒素發(fā)生反應;另一種破傷風類毒素抗體(抗體2)不能與因同種原因變性的破傷風類毒素發(fā)生反應。對于這一實驗結果,最可能的解釋是()。
A、抗體1對破傷風類毒素無特異性
B、抗體2對破傷風類毒素上的構象決定簇有特異性
C、抗體1對破傷風類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異性
D、抗體2對二硫鍵有特異性
E、B和C正確
9、寄生蟲學免疫診斷皮內試驗,24小時后局部出現陽性反應屬于()。
A、Ⅰ型變態(tài)反應
B、Ⅱ型變態(tài)反應
C、Ⅲ型變態(tài)反應
D、Ⅳ型變態(tài)反應
E、以上都不是
10、屬于Ⅰ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是()。
A、腎小球腎炎
B、風濕病
C、過敏性休克
D、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E、接觸性皮炎
11、對金屬鎳的皮膚變態(tài)反應()。
A、是由IgE介導的
B、由嗜堿性粒細胞的浸潤
C、可用P-K試驗診斷
D、是由對鎳和蛋白復合物致敏的T細胞引起
E、可用組胺拮抗藥進行有效治療
12、Ⅱ型超敏反應又稱()
A、速發(fā)型超敏反應
B、遲發(fā)型超敏反應
C、細胞毒型超敏反應
D、免疫復合物型超敏反應
E、Arthus反應
13、可直接特異性殺傷靶細胞的是()。
A、巨噬細胞
B、中性粒細胞
C、K細胞
D、NK細胞
E、致敏Tc細胞
14、可刺激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過敏性介質的成分是()。
A、C1q,C1s
B、C3b,C4b
C、C3a,C2b
D、C2a,C5a
E、C3a,C5a
15、速發(fā)型超敏反應中引起皮膚奇癢的物質是()。
A、白三烯
B、前列腺素
C、組胺
D、激肽
E、ECF-A
16、過敏原皮膚試驗準備前,制備抗原的步驟錯誤的是()。
A、收集原料
B、粉碎與勻漿
C、脫脂與提取
D、過濾與分離
E、裝載一起保存
17、在Ⅱ型超敏反應中()
A、細胞毒性抗體直接引起靶細胞溶解
B、TC細胞參與反應而導致細胞被殺傷
C、組胺的釋放在早期起重要作用
D、補體活化導致細胞或組織損傷的機制
E、中性粒細胞殺傷作用導致組織損傷
18、DTH反應()。
A、去除補體可以增強
B、可經血清被動轉移
C、依賴于T細胞
D、抗體可以增強其反應
E、去除巨噬細胞可以增強
19、脫敏療法治療Ⅰ型超敏反應機制錯誤的是()。
A、大劑量、短間隔、連續(xù)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進行治療
B、治療過程中防止發(fā)生超敏反應
C、小劑量變應原進入機體,僅與少數致敏細胞上的IgE結合
D、脫顆粒后釋放活性介質較少,不足以引起臨床反應
E、少量的介質可被體液中的介質滅活物質迅速破壞
20、Ⅰ型變態(tài)反應可通過下列哪種成分轉移給正常人()。
A、患者的致敏淋巴細胞
B、患者的血清
C、致敏淋巴細胞釋放的轉移因子
D、巨噬細胞釋放的淋巴細胞激活因子
E、患者的紅細胞
21、高親和性的可結合到肥大細胞上的IgE分子部位是()。
A、Fab段
B、CH2功能區(qū)
C、H鏈恒定區(qū)
D、HVR區(qū)
E、Fc段
22、新生兒溶血癥可能發(fā)生于()。
A、Rh-母親首次妊娠,胎兒血型為Rh-
B、Rh+母親首次妊娠,胎兒血型為Rh+
C、Rh-母親再次妊娠,胎兒血型為Rh+
D、Rh+母親再次妊娠,胎兒血型為Rh+
E、Rh-母親再次妊娠,胎兒血型為Rh-
23、重癥肌無力在損傷機制上屬于()。
A、細胞免疫功能缺陷
B、Ⅱ型超敏反應
C、體液免疫功能低下
D、巨噬細胞缺陷
E、NK細胞活性低下
24、Ⅲ型超敏反應重要病理學特征是()。
A、紅細胞浸潤
B、巨噬細胞浸潤
C、淋巴細胞浸潤
D、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E、中性粒細胞浸潤
25、檢測淋巴因子與下列哪項超敏反應有關()。
A、Ⅰ型超敏反應
B、Ⅱ型超敏反應
C、Ⅲ型超敏反應
D、Ⅳ型超敏反應
E、Ⅰ、Ⅱ型超敏反應
26、皮膚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病人的皮損部位活體組織學檢查,其特點為()。
A、動脈壁有Ig和補體沉積
B、表皮壞死
C、水腫
D、中性粒細胞浸潤
E、小血管周圍有單個核細胞浸潤
27、不參與Ⅰ型超敏反應的細胞是()。
A、嗜堿性粒細胞
B、肥大細胞
C、漿細胞
D、NK細胞
E、嗜酸性粒細胞
28、補體經典途徑的主要激活物是()。
A、免疫復合物
B、酵母多糖
C、細菌脂多糖
D、肽聚糖
E、凝聚的IgA
29、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發(fā)病機制屬于()。
A、Ⅰ型超敏反應
B、Ⅱ型超敏反應
C、Ⅲ型超敏反應
D、Ⅳ型超敏反應
E、Ⅴ型超敏反應
30、不可能引起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的變應原有()。
A、結核菌素
B、染料
C、真菌
D、麻風桿菌
E、破傷風類毒素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應的主要特點是:①發(fā)生慢,接觸變應原后24~72小時發(fā)生,故稱遲發(fā)型超敏反應;②與抗體、補體無關,而與效應T細胞和吞噬細胞及其產生的細胞因子和細胞毒性介質有關;③Ⅳ型超敏反應的發(fā)生和過程基本同細胞免疫應答,無明顯個體差異,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時損傷組織。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Ⅰ型超敏反應的致敏階段是由變應原進入機體引起,凡經吸入或食入等途徑進入體內后能引起IgE類抗體產生并導致變態(tài)反應的抗原性物質稱為變應原。常見的變應原有:魚蝦、蟹貝、牛奶、雞蛋;花粉、塵螨及其排泄物。
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ADCC效應:對固定的組織細胞,在抗體IgG和IgM介導下,與具有IgGFc受體和補體C3b受體的巨噬細胞、NK細胞等結合,釋放蛋白水解酶、溶酶體酶等,使固定組織溶解破壞。不需要補體組分參與。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常見的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有:
(1)局部免疫復合物。喝鏏rthus反應及類Arthus反應。
(2)全身免疫復合物。孩傺宀;②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③慢性免疫復合物。喝缦到y(tǒng)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④過敏性休克樣反應:見于臨床上用大劑量青霉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時出現的與過敏性休克相同的臨床表現。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應中,抗原經APC加工處理后,以抗原肽MHC-Ⅱ類或Ⅰ類分子復合物的形式提呈給具有相應抗原識別受體的Th細胞和Tc細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為效應T細胞,即炎性T細胞(Th1細胞)和致敏Tc細胞。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超敏反應也稱變態(tài)反應或過敏反應。常見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有過敏性休克、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胃腸炎和蕁麻疹。
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為了更準確的估計患者皮試反應性,試驗時同時作陰性和陽性對照。陽性對照常用鹽酸組胺,陰性對照用生理鹽水。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一種破傷風類毒素抗體(抗體1)能與發(fā)生二硫鍵全部斷裂而變性的破傷風類毒素發(fā)生反應;另一種破傷風類毒素抗體(抗體2)不能與因同種原因變性的破傷風類毒素發(fā)生反應。對于這一實驗結果,可以解釋為抗體2對破傷風類毒素上的構象決定簇有特異性或抗體1對破傷風類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異性。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Ⅳ型變態(tài)反應在接觸抗原后48~72h內觀察結果。皮內試驗的陽性結果以紅腫和硬結為主,斑貼試驗的陽性結果以紅腫和水皰為主。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常見的Ⅰ型變態(tài)反應有過敏性休克(藥物過敏性休克、血清過敏性休克)、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胃腸炎和蕁麻疹。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皮膚接觸一些化學物質如二硝基氟苯以及鎳、鉻等可引起接觸性超敏反應。此種反應屬于Ⅳ型超敏反應。Ⅳ型超敏反應是由效應T細胞與相應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單個核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和組織細胞變性壞死為主的炎癥反應。所以對金屬鎳的皮膚變態(tài)反應是由對鎳和蛋白復合物致敏的T細胞引起。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自身組織細胞表面抗原與相應抗體(IgG、IgM)結合后,在補體、巨噬細胞和NK細胞參與下,引起細胞溶解和組織損傷為主的病理性免疫應答,即為Ⅱ型變態(tài)反應,又稱為細胞毒型超敏反應,或細胞溶解型超敏反應。
1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致敏Tc細胞可通過釋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壞抗原特異性的靶細胞,引起組織壞死。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免疫復合物經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產生C3a、C5a,C567等過敏毒素和趨化因子,使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造成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滲出和水腫。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速發(fā)型超敏反應中引起皮膚奇癢的物質是組織胺。組織胺可以引起鼻塞、打噴嚏、流涕、喉嚨發(fā)癢、眼皮腫脹等現象。
1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過敏原皮膚試驗準備前,不同抗原的制備方法不同,但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①收集原料;②粉碎與勻漿;③脫脂與提取;④過濾與分離;⑤分裝保存。
1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Ⅱ型超敏反應是自身組織細胞表面抗原與相應抗體(IgG、IgM)結合后,在補體、巨噬細胞和NK細胞參與下引起細胞溶解和組織損傷為主的病理性免疫應答,又稱為細胞毒型超敏反應,或細胞溶解型超敏反應。
1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應也稱為DTH反應,是由效應T細胞與相應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單個核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和組織細胞變性壞死為主的炎癥反應。發(fā)生慢,接觸變應原后24~72小時發(fā)生,故又稱遲發(fā)型超敏反應。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在治療Ⅰ型超敏反應的疾病時,可采用小劑量、短間隔(20~30min)、連續(xù)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進行脫敏,然后再大量注射進行治療,不致發(fā)生超敏反應。脫敏注射的原理:可能是小劑量變應原進入機體,僅與少數致敏細胞上的IgE結合,脫顆粒后釋放活性介質較少,不足以引起臨床反應,而少量的介質可被體液中的介質滅活物質迅速破壞。短時間內,經多次注射變應原,體內致敏細胞逐漸脫敏,直至機體致敏狀態(tài)被解除,此時再注射大量抗毒素不會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但這種脫敏是暫時的,經一定時間后,機體又可重建致敏狀態(tài)。
2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極低,而變態(tài)反應病患者血清中IgE含量較高,特別是特異性IgE含量異常增高。所以Ⅰ型變態(tài)反應可以通過血清轉移給正常人。
2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具有高親和性IgEFc受體,可與IgE的Fc段結合。
2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新生兒溶血癥主要見于母子間Rh血型不合的第二胎妊娠。血型為Rh陰性的母親因流產或分娩過Rh陽性的胎兒時,Rh陽性RBC進入體內產生了抗Rh抗體(IgG類),當她再次妊娠Rh陽性的胎兒時,母體內的抗Rh抗體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Rh陽性RBC結合,通過激活補體和調理吞噬,使胎兒RBC溶解破壞,引起流產或新生兒溶血。
2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重癥肌無力在損傷機制上屬于Ⅱ型超敏反應型疾病。重癥肌無力是抗受體抗體介導的功能受抑制的病癥。80%以上患者有針對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上乙酰膽堿受體的抗體,補體參與發(fā)病過程。神經肌肉傳導障礙導致晨輕暮重、活動后加重、休息可減輕的漸進性骨髓無力及各種受累器官的癥狀。因受體內吞和在胞內的降解,受體數目減少。
2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中性粒細胞浸潤是Ⅲ型超敏反應的主要病理特征。局部聚集的中性粒細胞在吞噬免疫復合物的過程中,釋放蛋白水解酶、膠原酶、彈性纖維酶和堿性蛋白等,使血管基底膜和周圍組織損傷。
2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Ⅳ型超敏反應發(fā)生的機制:抗原經APC加工處理后,以抗原肽-MHC-Ⅱ類或Ⅰ類分子復合物的形式提呈給具有相應抗原識別受體的Th和Tc細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成熟為效應T細胞,即炎性T細胞(Th1)和致敏Tc細胞,當致敏Tc細胞再次遇到相應抗原刺激后,炎性T細胞可通過釋放TNF-β、IFN-γ、IL-2、IL-3等細胞因子,激活巨噬細胞和NK細胞,引起單個核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反應,致敏Tc細胞則通過釋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壞抗原特異性的靶細胞,引起組織壞死。
2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是由效應T細胞與相應的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單個核細胞(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浸潤和組織細胞變性壞死為主的炎癥反應。所以皮損部位活體組織學檢查可見小血管周圍有單個核細胞浸潤。
2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Ⅰ型超敏反應的致敏階段,變應原進入機體,刺激機體特異的B淋巴細胞,使其增殖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分泌產生針對特異變應原的IgE抗體。此抗體吸附于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上,與肥大細胞結合釋放儲存的組胺、嗜酸粒細胞激肽原酶等。
2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補體的作用:免疫復合物經過經典途徑激活補體,產生C3a、C5a,C567等過敏毒素和趨化因子,使嗜堿性粒細胞和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炎癥介質,造成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滲出和水腫;并吸引中性粒細胞在炎癥部位聚集、浸潤。膜攻擊復合物可加劇細胞損傷。
2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血清病是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劑量抗毒素(馬血清)1~2周后,出現發(fā)熱、皮疹、關節(jié)腫痛,全身淋巴結腫大、蕁麻疹等癥狀。主要是體內馬血清尚未清除就產生了相應抗體,兩者結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所致。血清病常見的Ⅲ型超敏反應性疾病之一。
3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遲發(fā)型超敏反應是由胞內寄生菌(結核桿菌、麻風桿菌等)、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結核病人肺部空洞的形成、干酪樣壞死、麻風病人皮膚的肉芽腫形成、以及結核菌素反應等均是由Ⅳ型超敏反應引起的組織壞死和單核細胞浸潤性炎癥。
【臨床檢驗技士基礎突破習題】相關文章: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基礎強化習題09-13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考試《血液學》基礎習題及答案09-03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考試基礎精選題08-11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復習題07-09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考試預測習題11-06
臨床檢驗技士考試《臨床化學》備考復習題07-19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考前基礎必備試題05-11
2017年臨床檢驗技士考試鞏固練習題09-13